防患未“燃” 尽职担当——记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防山火“尖兵”刘雨昆

来源:
2025-04-16 09:37
浏览:
收藏 打印

刘学昆操作无人机对通道进行巡视

□廖亮 本报记者 杨宇龙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以无畏的担当,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光明;他是输配电设施森林防灭火的“尖兵”,以责任在肩的使命感,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他就是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汉源供电公司大树供电所所长刘雨昆。

大树供电所位于大渡河中游南岸,管辖5乡一镇,管辖区面积565.59平方公里,境内林地面积23.6万亩,森林覆盖率46%,输配电设施森林防灭火任务繁重。

肩负责任  筑牢防山火“安全网”

随着春季到来,刘雨昆深知,输配电设施森林防灭火已进入关键阶段。

他牵头制定辖区详细的线路设备巡视计划,确保不遗漏每一段线路、每一座杆塔。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山林的薄雾,刘雨昆已带领着供电所员工穿梭在蜿蜒的山间小路,开启一天的线路巡检工作。在他看来,一根破损的电线、一个未熄灭的烟头、一堆干枯的杂草,都可能成为引发森林大火的“导火索”。

在本月的一次巡检中,刘雨昆发现一处线路下方有几棵大树的树枝距离电线太近,若是干枯的树枝触碰到电线,产生火花,点燃周围干燥的杂草,后果不堪设想。做好安全工作后,他身手矫健地攀爬树木,用手锯一点点地锯掉那些危险的树枝。整个过程中,他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危险的枝丫。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成功消除这一隐患。

每到山火季,刘雨昆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不是穿梭在山林间就是在施工现场,时间长了,哪里有线杆,哪里有大树的树枝该修剪,哪里的杂草该清除,他都一清二楚。

今年以来,在刘雨昆的带领下,大树供电所员工累计巡查线路453.5公里,消除各类隐患175处,砍伐线路通道58公里,清理杂草43万平方米,为电网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隐患排查  炼就“火眼金睛”

“现在我们操控无人机对这片山林区域进行飞巡,要仔细查看输配电线路周边是否存在山火隐患。”4月9日,汉源县大树镇大维村,伴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刘雨昆熟练地操纵无人机稳稳起飞。几秒钟后,无人机开始在空中仔细“打量”杆塔的每一寸“皮肤”,对其进行360度精细化“体检”。

“要重点检查绝缘子、螺栓、连接金具等带电部位,一基杆塔要多角度留存照片,为后续处理提供准确依据。”在林区,刘雨昆的眼神如同山鹰一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飞巡完既定线路回到供电所,夜幕已降临,刘雨昆顾不上休息,又开始整理当天飞巡的数据,将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下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使用无人机,能极大程度提高线路巡视效率,使输配电设施森林防灭火工作效率更高、更细致。”刘雨昆说。

今年以来,刘雨昆和同事们借助无人机,累计飞巡10千伏线路8条共453公里,用心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和万家灯火。

不近“人情”  守护百姓幸福生活

去年防山火期间,村民老李偷偷在自家田地里焚烧杂草。巡线途中的刘雨昆发现后立即制止,随即两人发生了争执。

“就烧这么一点杂草,能出什么事?”老李怒气冲冲。

刘雨昆没有反驳,而是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山火肆虐的视频。“这就是因为一点点火苗,烧毁了一大片林地。”看着视频中熊熊燃烧的山火,老李沉默了。

根据多年的森林防灭火经验,刘雨昆深知,普通的方式难以引起部分村民的共鸣。于是,他带领供电所员工深入各个村落,用摆龙门阵的方式来向村民科普各类防山火知识,或向村民们播放因“小事”引发的山火视频以及严重后果。

在日常工作中,他时常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时,他总是乐观积极,用幽默的话语缓解紧张的气氛,让团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刘雨昆,一名普通平凡的供电所所长,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守,为供电线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山林,守护着电网的安全,也守护着百姓的幸福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