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斤少两伎俩多 希望设置公平秤

来源:
2010-09-10 17:20
浏览:
收藏 打印

  “市场上很多商贩,缺斤少两的伎俩太坑人了。”近日,不少市民购买蔬菜、水果时都遭遇了缺斤少两的烦心事。明明是看着商贩称足了的秤,回家称却总会少几两。怎样防止商贩缺斤少两?市民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点子。

  缺斤少两现象普遍

  “我看着她称足了的2斤7两提子,结果走到附近的商店去称就只有1斤9两。”7日,市民宋女士在小北街某餐馆吃面,一背着背篓的商贩来到餐馆门口兜售提子,宋女士见提子新鲜,经过讨价还价之后,以9元一斤的价格称了24.3元的提子。吃完饭后,宋女士到附近某商店买东西,顺便将刚买的提子放在该店的电子秤上称重量。本以为少一二两也正常,可是却足足少了8两,2斤7两提子转眼就“变”成了1斤9两。气愤之余,宋女士来到餐馆门口,准备找商贩理论,可商贩早已不见了踪迹。

  “缺斤少两的情况太普遍了。”退休人员李婆婆表示,在平时生活中,买菜、买水果时遇到缺斤少两的现象无处不在,购买价格便宜点的菜倒是亏不了多少钱,但是购买猪肉等价格稍微贵点的商品时,一次就要多给一两元钱。现在蔬菜和水果价格都这么贵,如果老是被缺斤少两,长期下来不可细算。

  杆秤容易“做手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贩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电子秤和杆秤都可以“做手脚”,但是利用杆秤“耍把戏”的比较常见。他说,“黑心”商贩主要在秤杆或秤砣上“做手脚”,在用砝码来调秤的过程中,在秤杆标示斤两刻度的秤星上做文章,缩小秤星的间距,就可造出“八两秤”来,使用这样的秤,明明称的是一斤,可实际上却是八两。利用秤砣“做手脚”,就是把秤砣的厚度磨薄,或在秤砣上钻孔,以此类手段来减轻秤砣的重量,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

  据该商贩介绍,有的“黑心”商贩不用上述伎俩也可以做到缺斤少两,这种方式极隐蔽,很难察觉,也难抓住其把柄。他只是在称货时用小手指来定住秤杆,这样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希望市场设置公平秤

  “随时放个小挂秤在包里,自己称了更放心。”廖阿姨无奈地说,商贩们缺斤少两的行为防不胜防,就算看着他们称好的东西,拿回家都不够量。小挂秤小巧又方便,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核对斤两,长期下来能避免不少的损失。

  “买水果最好还是在固定摊点上买。”市民闵女士表示,许多固定摊点为了吸引回头客,不愿意在秤上坑顾客,出了问题也能找他补足。游动商贩采用“打游击”的方式,消费者往往上了当也只能吃哑巴亏。

  “如果能在市场内放一台公平秤就好了。”市民王先生建议。王先生暑假到成都去看儿子时发现,成都市好多菜市的管委会都在门口放上了公平秤,消费者如果怀疑斤两不够就可以自己到公平秤上称重,发现缺斤少两的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商贩理论。

  实习记者徐玉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