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会 延续多年的乡村盛会

来源:
2016-05-08 09:35
浏览:
收藏 打印

坝坝会上人气旺

5月4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名山区茅河乡一年一度的“农产品展销会”呈现火爆场景。

这个盛会,被人们称为“三·二八坝坝会”,已在该乡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

商家与游客不变的约定

“走,到茅河乡赶坝坝会!”从4月30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就入驻茅河乡场镇,在茅河乡场镇上和旁边的新村里摆起了摊位。

两公里的主街全是商家,临溪河两岸也全是商家。

“本届坝坝会参展商是历年之最,仅外地商家就有2000余家。”茅河乡武装部相关负责人说,“参与人数也创历史新高,在一周(4月30至5月5日)的会期中,每天流动人口多达5万余人次。”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前后赶坝坝会,是外地商家与周边村民多年来不变的约定。

每年的坝坝会,是茅河乡最热闹的时刻。白天,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晚上,各种表演的音乐响起……

众多商家与游客,也给当地党委政府出了难题。为保证坝坝会顺利举行,茅河乡人武部组织民兵预备役全程参与坝坝会的安全维稳工作,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社情熟、信息灵、反应快的优势,配合政府及公安维护好会展期间的社会治安,每天不间断多点位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在重要交通位置全天24小时分班执勤。

庙会延续的乡村记忆

5月4日是最热闹的一天。茅河场镇上人山人海,音乐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当天正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人们还会按照习俗到白鹤寺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为何每年的坝坝会要选择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呢?

茅河“三·二八坝坝会”是先人们为安居乐业、生存发展,在此举行庆祝大圣生辰祭拜演变而来。”今年73岁的蒲永鸿对坝坝会颇有研究。

相传,清顺治七年(1651年),湖广人填四川来到茅河垦荒安家,发现一残存古庙,庙里还留着一尊“东狱神像”遗像。人们把安居乐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寄托于这尊大圣。每年一到大圣生辰——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就要大庆一番。又因庙前溪内有一对泥鳅古石,招来无数喜吃泥鳅的白鹤栖息于后山林中的大柏树上。这些白鹤称为“白鹤仙”,古庙又位居山林,故称“白鹤山”。

三月二十八日也就逐渐形成了白鹤山的庙会期。人们为了祈求和感激这位大圣,每年要在庙前搭台唱戏,不少善男信女、客商游人云集庙前许愿、还愿,也有各种特色小吃摊点云集,庙会便成了热闹的新兴市场。

在茅河乡,“三·二八坝坝会”一年一届,1967年因故停办,直至1982年恢复。茅河乡基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宣传茅河、扩大知名度、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恢复了“三·二八坝坝会”。恢复后至1990年由政府主办,1991年至2005年由专门民间机构主办,政府领办。2006年至今,由各界知名人士组成会场组织委员会主办。除2003、2007年因故停办之外,一年一届,坚持到现在。

为发展经济延续盛会

有着水韵茶乡之称的茅河乡,在雅安最东边,与邛崃和蒲江接壤。这样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周边众多的客商和游客。临溪新村,也成了一个旅游亮点。

坐在临溪河畔,品着名山茶,欣赏着美景,临溪人就这样在喧嚣和宁静之间享受生活。

新村建成后,临溪新村的河道夜景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到了晚上,打开河堤两边的灯,又是另外一番美丽。”生活在水韵临溪,文永昌每天都会享受临溪美景。

有美景、有美食、还有热闹的会场……

有着历史底蕴和茶乡风情的基础,“三·二八坝坝会”已然成为了茅河乡的一张名片。

外地客商在茅河境内挣钱的同时,本地村民也找到了商机。

“我们每年都要出租房屋和摊位,还有停车场……”每年的坝坝会,是住在街上村民最欣喜的时候,不仅房屋和摊位可出租挣钱,而且因为人多车流量大,停车位也难找,“一周收停车费,也能挣不少钱”。

看到人气越来越旺,住在临溪新村里的村民们也找到了商机。

“白天开茶楼,晚上卖烧烤。”茅河乡临溪新村的邱万平,不仅在新村里开起了茶家乐,还利用房屋边的院坝建起了一个“嗨吧”,游客可边吃烧烤边看他表演。

像邱万平一样,住进新村的重建户,也经营起了住宿餐饮等,在坝坝会期间接待各处的游客。

延续多年的茅河乡“三·二八坝坝会”,于4月30日正式开幕,于5月5日结束,会期共7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剧团汇聚茅河进行物质与文化交流。

茅河乡“三·二八坝坝会”已经成为茅河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是名山区域性的民俗文化会节,每年坝坝会期间,都有数十万游客到茅河旅游、交易。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