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小区就是6个新景点 雨城区上里镇灾后重建整体提升空间布局
现场:
施工方在“提升”
庙圷村安置小区背后是龙门山脉山系,山那边是芦山县龙门乡。“4·20”芦山强烈地震中,与龙门乡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的上里镇,1208户农房不同程度受损。
25日下午2时许,在写有“奉献精品工程”字样的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安置小区建设现场,小区前红旗招展。小区右侧的楼房已砌到2层,左侧正在深挖基础,中间部分堆着建材。“雅安市委提出了整体提升的要求,我们的思想也要提升,而且要体现在行动上,施工进度要再加快,为上里镇整体提升奉献休息时间、奉献精湛技术!”承建单位四川省鑫诺建设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召集各施工小组开了个“碰头会”,要求“扎的每一根钢筋、砌的每一匹砖、预设的每根线路管道,都要细致、细致、再细致,要使承建的每一幢楼让业主住得踏实、舒适,还要符合上里镇党委政府的优美空间布局!”
如今,施工单位加强小区建设质量的思想在提升,行动在加快,技术在精细!
布局:
变灾难为发展
“重建,不只是农房重建,还有产业重建、生态旅游重建、交通重建、教育重建等许多方面,在乡镇党委这个层面,必须抓住事关空间布局的农房重建这个龙头。”上里镇党委书记黄斌说,该镇党委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雨城区委刚刚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中,牢固树立“整体提升”共识,清醒认识上里镇“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旅游半径小”的短板,在灾后重建布局中,盯住“变灾难为发展”,紧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他各项规划,总体布局上以上里古镇为中心,农房重建与新村建设、产业重建、旅游重建相结合,规划6个安置点,实现区域旅游目标。
黄斌说,整体提升、总体布局,核心就是既要使农民增收,又要使大环境、大格局更优,一产(农业)与三产形成良性互动。
身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上里古镇从2005年到现在,仅投入8000万元资金进行打造。在打造前的2004年,当地群众年底存款余额仅60多万元,如今已达上亿元。
“我们要在重建投入资金巨大的情况下,按照总体布局,加快、加快、再加快,提升、提升、再提升!”黄斌说,“一定要让群众增收!”
定位:
每个小区都有特点
“布局拼的是对老百姓的熟悉和了解,拼的是对镇情的了解。”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一开始,有的群众算的是建房要贷多少钱,要还多少款,都是按经济现状算的小账。该镇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帮助群众看大格局、大环境,算大账。
账不算不明。在上里镇党员干部中,人人都说得起硬话,人人都敢说硬话,源于他们走进了家家户户,知道群众对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们规划的6个小区已开工3个小区,庙圷村安置小区定位为生态人文景区—水景新村,共和村安置小区定位为茶园生态旅游景区—共和茶园新村,七家村安置小区定位为独特的民俗文化景区—清和民俗文化新村。”镇党委副书记毕健伟说,按照该镇党委政府工作“倒计时”的部署,正抓紧迅速启动另外3个安置小区的建设,六家村安置小区定位融水景、茶园、油用牡丹于一体的观光景区—九曲水新村,治安村安置小区为茶园场镇景区—茶马驿居新村,箭杆林村定位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的休闲探险景区—箭杆林部落新村。
村民:
知恩不能忘本
“这个菌种场有500多亩,公司负责人免费给我们提供菌种,不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按2.9元1斤回收时才扣菌种钱。我今年没有花一分本钱,守着家就种了1万多袋食用菌,现在已经卖了5000多斤了。”庙圷村2组村民任先苹说,“一般情况下,1袋菌种的利润在1.3元左右,同时我还在公司务工。”
“镇上在食用菌场规划了小区,本来建房子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事,但镇党委政府既帮我们考虑建好小区,又帮我们考虑了今后挣钱方便。我认为我们要知道好歹,要知恩图报!”花甲老人卢桂秀说。
据了解,雨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房重建与农民未来发展的结合,正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规划创建上里古镇5A级风景旅游区。一旦规划实施,上里的若干景区、小区相连,上里镇的大环境、大格局必将大大提升农民增收幅度,也将使经历“5·12”“4·20”灾难的上里镇在生态旅游、农业观光领域的形象得以整体提升。
记者 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