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茶汉藏情——《打茶姑娘》背后的故事
2006年12月26日,我市舞蹈节目《打茶姑娘》,荣获“2006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优秀表演奖。《打茶姑娘》根据《打茶歌———茶马古道茶艺》改编而成,舞蹈 再现了川藏茶马古道上藏族同胞打茶饮茶的生活场景。在《打茶姑娘》获奖背后,我们了解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他们扮靓了《打茶姑娘》。
情有独钟
阿金量身定做《打茶歌》
“千里茶马古道,把雅安的康砖茶送到高原,从此有了酥油茶……”
2003年10月,阿金的身影出现在雅安街头。不久,阿金就为雅安创作了这首反映茶马古道文化的《打茶歌》。
阿金,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藏族作曲家,其创作的音乐作品《新康定情歌》、《一个妈妈的女儿》,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藏族新歌。
在甘孜出生,在甘孜长大的阿金,从小就喝着雅安的边茶。对雅安、对川藏茶马古道,阿金一直情有独钟。
雅安地处盆地向高原过渡地带,是最大的藏茶产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千百年前,茶马古道就将汉藏民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酥油茶是藏区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高原生活的必备品,藏民族“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酥油茶离不开雅安的边茶,自唐代茶马古道开通以来,雅安茶就走进了西藏, 时时代代的藏民都喝雅安的边茶。雅安与藏区有着悠久的渊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喝着雅安边茶长大的阿金,在2003年获悉雅安即将举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时,顿时萌生了要为雅安做点什么的念头。2003年10月,阿金来到了雅安体验生活。由阿金创 作并指导编排的独具民族风情、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打茶歌——茶马古道茶艺》横空出世。
“我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创作出了这首‘打茶歌’,因为我有生活,我有感受,我有激情。”阿金告诉记者
古道茶艺
风靡全国各地
2003年11月,广州举办第三届国际茶文化节,雅安应邀前往,组建刚几天的表演队被带到羊城。茶马古道茶艺表演在广州一展示,立刻吸引了在场的观众。应观众的强烈要 求,广州市政府破例特邀雅安的茶马古道茶艺表演亮相开幕式。22日晚,广州市政府举行答谢晚宴,又将原定的部分表演节目撤下,换成了雅安的茶马古道茶艺表演,白天连演5场 的茶马古道茶艺表演再次登台亮相,并向出席广州第三届国际茶文化节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等领导敬献了哈达和酥油茶。
“茶马古道茶艺表演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且体现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陈奎元对茶艺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有茶艺表演“开道”,雅安茶商带到广州参展的茶叶大受欢迎,被抢购一空,茶商们只恨带茶太少。
2004年,全国少数民族茶艺表演在云南思茅举行,雅安的茶艺表演又获铜奖。
几年来,《打茶歌——茶马古道茶艺》应邀走遍全国各地,宁波、杭州、西安、重庆、成都,演出数十场次。其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创文化品牌
带来产业效应
雅安是“民族文化走廊”,是民族文化过度地带,是茶马古道发源地,雅安有着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如何让丰厚的家底绽放出相应的光彩?
“文化不能只用嘴说,文化需要载体来展现,而艺术就是展示文化的最佳载体。”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蓉说。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打造一个文化品牌,除了 突出精神层面的最大享受之外,还应追求它的产业效应。
如果说一首《康定情歌》,唱红了康定,那么一首《打茶歌》,一个茶马古道茶艺表演,同样也给雅安带来不可小视的收益。
深圳画家孔晓斌,偶然得到一块雅安的老砖茶。拿着砖茶,孔晓斌一片茫然,既不知其用途,更不知其来历。2003年,孔晓斌看到了雅安茶马古道茶艺在广州的表演,方知老 砖茶原是雅安产的藏茶,古老独特的茶艺更激起孔晓斌深入了解雅安的欲望。
2004年5月和9月,孔晓斌两度来到雅安考察。回到深圳后,孔晓斌在他开设的青藤茶社中,不仅增添了雅安的绿茶,还增添了雅安的藏茶。孔晓斌称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绿茶、红茶,在青藤茶社,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品尝得到这两种茶。雅安的藏茶,不仅为孔晓斌的茶社带来了收益,还提升了青藤茶社的品位。
“是《打茶歌——茶马古道茶艺》让藏茶打入了广东市场,现在雅安藏茶在广东一带已经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市旅游局副局长王云康说。记者陈鹤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