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电影周、纪录片与我

来源:
2009-08-30 02:37
浏览:
收藏 打印

  这是一座诗意的城市”

赵燕英


  
  记者:赵老师,你从1985年就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这些年也在各地参加了不少自然电影节,你觉得此次来雅参加第二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和以前参加的自然电影周有何不同?
  
  赵燕英:可以说,这次雅安举办的自然电影周,从形式上讲不输给任何的自然电影节。在开幕式酒会上,我看到当地领导对这类题材影片的重视态度,我便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应该说自然科学类的电影并不像商业大片那样受人欢迎,很多时候这类题材的导演也像濒危动物一样,越来越少了。这个时候,能有像雅安这样的城市关注我们,其实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
  
  这两天,我都在四川农业大学逸夫楼的放映厅里观看这次的参评影片,我看到不少小孩也去看,而且看得兴高采烈,我倍感欣慰。
  
  记者:作为纪录片导演,也去了不少城市,初来雅安,觉得这座城市给你的印象如何?
  
  赵燕英:雅安真是太好了。它是一个特别诗意的城市。我刚来的第一天晚上,街上还下着绵绵小雨,但我还是在市区到处逛了逛,去了廊桥。借着小雨,漫步在霓虹灯下的雅安,有种宁静的感觉,好像顿时就没了压力,也不会去想其他的事情,就这样站在廊桥边静静地欣赏着这座魅力城市。
  
  记者:这几日,除了在市区附近逛了逛,还去了其他什么景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赵燕英:在组委会安排下,去了上里看古镇、去了碧峰峡看大熊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今天的蒙顶山之行。其实早就听说蒙顶山的茶,蒙顶山的美,但是始终没有机会亲自体会。
  
  今天一行人包括我在内就只有三个,一个川农大的志愿者再加上一个司机,我们仨就躲在蒙顶山上品茶,到处都是参天古树,感觉自己就被大自然包围着,别提有多惬意了。吃完了,喝完了,就往上走。走到红军纪念馆的时候,我还坚持要往上走,不知不觉爬到了后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之美,周围都是树,下面是万丈深渊,我们就在山上大叫,看着远远的村庄,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神农架。当时我突发臆想,就特别渴望能听到猴子的叫声。
  
  “人与动物应保持距离”
  
  记者:看来猴子对你影响挺深的。当初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你对金丝猴产生了兴趣,从而让你用了长达10年的时间拍摄了这部纪录片《老胡和金丝猴》?
  

老胡与金丝猴剧照


  赵燕英:1997年,我从北京电视台的国际部到了刚刚组建成立的纪录片工作室,第一次报选题的时候,偶然听朋友谈起神农架,说他手里有五千英尺16毫米电影胶片——那是一个名叫胡振林的业余摄影师花了几年时间,在原始森林里拍摄的野生金丝猴素材。
  
  这个胡振林就是片中的老胡,他是一个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人。其实,起初胡振林到神农架是为研究“野人”的,但是后来这个研究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就解散了。胡振林没有因此放弃,他一直留在山上,这段时间也让他成为了神农架金丝猴最好的朋友,并用一部二手摄影机记录了这群猴子的生活。是老胡的故事吸引了我,是他带我进入到金丝猴的世界。也让我在拍摄之中认识到,人和动物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我在这部纪录片中希望能表达给观众的。
  
  记者:对自己的这部《老胡和金丝猴》怎么看?
  
  赵燕英:我的一个作家朋友看了《老胡和金丝猴》之后,她给我打来电话表示祝贺,电话中,她用“干净”一词来形容自己的观片感受,因为她很了解我十年来所经历的磨难,此前她最担心的就是在我的作品中流露出磨难的痕迹。所以她认为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在于我能用很平和的心态,以旁观者的客观态度自由地游走于作品内外。这让人物的情感在细节与事件中、在与动物的关系中得以展现,分寸感把握得很好,这便增加了作品本身的感人力量。
  
  我觉得这种评价是对我整个创作过程的肯定。至于得不得奖,或是见不见明星、走不走红地毯,这些都不重要。
  
  记者:这部《老胡和金丝猴》终于完成了,而且也获得了不少肯定。下一步是否打算将动物电影一直这样拍下去?
  
  赵燕英:是的,如果有好的题材,我愿意继续拍下去。
  
  “希望到雅拍摄金丝猴”
  
  记者:雅安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境内也有许多奇珍异兽、国家保护动物,这些动物能不能吸引你的创作欲望?或者有没有考虑过在雅安拍动物纪录片?
  
  赵燕英:这正是我想说的一个问题。在主办单位提供的雅安宣传单上,我看到天全县喇叭河风景区内好像也有金丝猴?当看到这个信息后,我脑袋里面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把金丝猴研究课题和我的拍摄转移到雅安来。
  
  雅安也有金丝猴,而且我认为四川金丝猴是最美的。要是能让我的拍摄对象在这边继续做这个课题那就太好了。首先对于雅安来说,可以让外面的人知道雅安不仅有国宝大熊猫,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作为导演,我愿意为今后的雅安动物与自然电影节再贡献一部作品。
  
  记者:回首这么多年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纪录片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选择纪录片,设想一下自己现在将会是什么样子?
  
  赵燕英:纪录片导演基本都比较边缘化。大家都知道,真正有价值的纪录片往往是要沉淀相当一段时间,有的要跟踪拍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谓“原汁原味的老汤最醇厚”。可是,在一个相对浮躁的社会,有谁愿意为这样的“老汤”买单?又有几个人肯十年磨一剑呢?我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老胡和金丝猴》,这当中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纪录片能带给我的东西是其他专题片给予不了的。可以说纪录片就是我的爱好,就是我的快乐。

野生金丝猴(资料图片)


  
  记者:在本届熊猫电影周中,40部候选影片中,自己比较中意的是哪几部?
  
  赵燕英:因为此次组委会安排的放映点较多,我所在的川农大这个点就只有四部待播影片。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只看了《家园》《拯救鲁拉》《巴斯狂想曲》和《藏獒》,但是其中也已经有不错的片子了。其中《拯救鲁拉》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它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导演通过整部片子传达了公众对于人与动物之间保持何种距离才更好的思考。其他几部参评的影片也或多或少能够让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总的来说,中国的纪录片在进步,中国的纪录片人也在进步。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像雅安一样的城市重视自然电影,能有像雅安一样的领导关心自然电影。长此以往,中国自然科学类的影片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信自然电影的明天”
  
  记者:作为参评电影的导演之一,对此次熊猫电影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赵燕英:这次雅安举办的自然电影周在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显得十分隆重。闭幕式还邀请明星助阵,还有烟花庆祝。可见,雅安领导对这次电影周尤为重视。作为参评电影的导演之一,也感到十分荣幸。
  
  也许正是因为开幕式和闭幕式略显隆重,所以显得中间最重要的看片环节有些冷清。不禁让人有种两头重,中间空的感觉。
  
  这也有可能是放映点不集中造成的。据说除了川农大这个放映点,还有不少景区也在播放参评影片。我参加过不少电影节,活动方都是将电影节有关的活动集中在一个地方,人们在这里可以观看影片、可以购买电影节的纪念品、还可以试看、购买配套的音像制品等。
  
  比如我在英国布里斯托参加的自然电影节,那里的人已经形成共识,到了某个固定的时刻,大家就会去同一个地方看片、做活动。人集中在一起,就能形成一种氛围。我觉得雅安也可以这样,把热爱自然、动物电影的观众集中在一起,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影片带给我们的快乐,也方便大家进行交流。
  
  不过总的来说,雅安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我相信以后雅安举办的自然电影周将会越来越好。我也相信中国的自然电影将会越来越棒!记者邵也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