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带产业 产业促新村——雨城区合江镇塘坝新村打造特色乡村
建设中的“荷塘月色”
“充分利用当地盛产茶叶的优势,将新村建设和贡茶之乡打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将灾后重建户纳入新村建设,既节约了土地和资金,群众也非常满意。”19日,谈起塘坝新村建设的经验,雨城区合江镇党委书记张清感慨新村建设和农房重建结合起来的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近年来,塘坝新村在打造过程中,结合合江镇盛产茶叶的特点,将新村建设和茶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重规划
尊重自然建新村
“尊重自然、尊重历史、节约土地、有益于经济发展”无疑成为了塘坝新村建设的原则。张清介绍,塘坝新村建设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设施配套为引领,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建成类型多样、结构合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共管理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村落和特色民居。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合江镇又将51户重建户纳入新村建设,充分利用新村建设的配套设施,对重建农户进行科学规划。
从商业街市进入居住区,顺应地形高差和环境的变化,独具川西民居特色的建筑2-3户为一组、4-6户形成一个聚落的建筑群,围绕在千年古榕树、“荷塘月色”的周围,传统的沿路排列式布局结构被全部打破。
幼儿园、卫生室、养殖场等公共设施以村活动室为中心,形成非常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居民区内,一些已经抓阄分到房子的农户开始施工装修新房。“以前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修的房子,现在终于可以住上舒适、宽敞的楼房。”塘坝村3组村民魏树华告诉记者。
重发展
产村相融谱新篇
“这是茶叶产业展销区,这是品茶休闲区,这是乡村度假旅游区,这是茶文化展示区……”刚进入塘坝新村村口,茶制品销售一条街首先进入记者的视线。沿着已初具雏形的街道前行,塘坝新村建设的“茶乡”理念一一呈现出来。一路上,听着张清介绍,记者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茶叶交易市场的繁荣画卷。
合江镇周边乡镇拥有茶园近10万亩,在新村建设中,以开放式茶叶交易市场为依托,集茶叶交易、加工、物流等为一体,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与促进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以茶叶产业为主导,完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以一产和三产的产业联动,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以茶叶种植为基础,核心形成茶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两大产业链,带动茶叶加工、贸易、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及物流产业,实现传统茶产业的提升转型。”张清说。
通过“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将塘坝打造成生态、宜居、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新村。在新村建设中,不仅修建了茶叶销售街市,还打造了300亩“茶体验区”。游客不仅可以旅游观光,还可以亲自在茶园中采摘茶叶,然后进行加工制作,亲身体验茶农的生活。
出特色
“荷塘月色”塑美景
10亩荷塘长期以来一直是塘坝村的一大景点,也是孩子们玩耍的最佳去处。在新村设计建设中,塘坝新村保留了原有的荷塘美景,并赋予了它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荷塘月色”。
一座凉亭矗立在荷塘中,一弯小桥将荷塘一分为二,一尊雕刻有“贡茶之乡”四个字的大茶壶雕塑不停地向荷塘喷着泉水。荷塘周围已经栽满了鲜花和绿树。虽已进入冬季,但不同颜色的鲜花依然还在盛开。蓝天、凉亭、小桥、老榕树映入水中,构成一幅荷塘美景。
魏家牌坊、1700多年的古榕树、“荷塘月色”是塘坝新村规划的三大景点。如今在新村村口,“贡茶之乡”的大牌坊无疑又成为塘坝新村的标志性建筑。
围绕牌坊、荷塘和千年古榕树三个景点打造新村,形成以荷塘景观为核心,打造主题广场、交易广场和中心广场。在延续原有乡村空间格局基础上,打造特色精品茶文化体验、观光休闲旅游,提升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
站在魏树华家新房的二楼上眺望,新村被绿色“茶海”所包围。每年下半年都要外出打工的魏树华准备装修好新房,开设茶家乐,结束自己多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生活。
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