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金融血液 服务重建发展——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助力灾后重建纪实
在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下,我市受灾农户如愿搬进了新家。图为雅安农信系统信贷支持重建的天全县新华乡永安新村。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韩毅 摄
转眼间,今年已是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三个年头。
在这三年里,我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贯彻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上级行关于“4·20”芦山强烈地震的灾后重建指导意见,在市委、市政府、人行雅安市中心支行和雅安银监分局的指导关心下,在积极支持灾后重建、服务“三农”小微、普惠金融等方面,严格执行各项灾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工行雅安分行
立足民生促发展
服务兴企重实效
震后一个月,中国工商银行省分行与市政府签署信贷支持灾后重建战略协议,在该项协议的支持下,从恢复重建到发展再建,中国工商银行雅安分行(下称工行雅安分行)一路相随。三年来,工行雅安分行一手抓重建,一手抓业务发展,将优质的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一笔笔贷款为群众送去了温暖,给企业发展注入了资金的血液和力量。
2013年7月20日,我市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7月30日,震后第100天,工行雅安分行“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 纪念版珍藏藏茶”理财产品在全国首发;8月8日,6000万元藏茶理财产品募集成功;9月,工行雅安分行面向全市发行“4·20”芦山强烈地震个人理财专属产品,有力支持灾后产业重建。
从地震发生到2013年12月31日,工行雅安分行积极向省行争取信贷政策支持,加大灾后重建支持力度。8个月的时间内,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5.57亿元,贷款净增15.09亿元,远超历年贷款同期增量。
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工行雅安分行为全市城房重建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让“百姓安有居”,工行雅安分行高度重视涉灾群众灾后重建受损房屋补贴发放工作。在发放中,各支行网点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密切配合,细心核对,确保每一笔钱都顺利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手中。
截至2014年1月30日,工行雅安分行共办理灾后重建受损房屋补贴发放业务10859笔,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受损房屋补贴发放工作;截至2015年6月末,已签约发放灾后城市居民自建房贷款18户,金额140.6万元。
2014年4月28日,为支持灾区产业发展,经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批准,四川蒙顶山味独珍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工行“融e购”商城,成为工行雅安分行的首户电商平台客户。随后,四川大渡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俏佳人织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入驻工行“融e购”商城;工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将为入驻商户提供商品陈列、信息发布、订单管理、线上销售、支付结算等线上服务,同时为客户提供在线交易、分期付款、融资贷款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助推我市绿色农产品企业快速发展。
2015年5月7日,经过工行雅安分行努力争取,“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5.8亿元并购贷款”获得总行审批,并于当月成功放贷4.5亿元。信贷资金有力地支持了该企业在雅安辖内收购4家水泥生产企业,推进本地水泥企业重组改造,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支持雅安灾后重建。
2015年6月30日,工行雅安分行在2015年上半年,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信贷发展方式,强化灾后重建融资支持。截至当年6月末,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4.96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增量四大国有银行排名第一,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的发展。其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3.63亿元,增速6.2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09户;小企业贷款申请获得批准比例达到86.30%
2015年7月2日、28日和8月25日,工行雅安分行先后分三笔向“雅安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放项目贷款,共计14200万元,用于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建设。
2016年4月20日,在芦山“4·20”强烈地震三周年之际,工行省分行“融e购”商城专题开展纪念“4·20”芦山强烈地震感恩回馈活动,并在网站首页展示了我市六家商户的绿色农产品。
2016年,工行雅安分行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行的安排部署,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挥银行业“输血”作用和“造血”功能,支持重建与脱贫“双攻坚”有效落实。
中国工商银行雅安分行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
中国银行雅安分行
发挥金融优势
服务地方发展
自灾后重建启动以来,中国银行雅安分行(下称中行雅安分行)面对重建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全力以赴,三年累计发放了271660万元贷款,其中,16194.50万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贷款,让许多受灾群众实现了重建家园的梦想;255280万元的企业贷款解决了相关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三年来,中行雅安分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所长,引入担保公司解决客户信贷质押难题,通过联合海外机构帮助客户申请到外债资金,积极发挥银行业“输血”作用和“造血”功能,支持重建与脱贫“双攻坚”有效落实。
2013年12月,引进四川省发展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并推荐其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银企合作会议,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通过该项创新的服务方式,截至2015年12月,该公司为灾区企业累计提供贷款担保金额9200万元,切实为雅安企业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支持。
2014年10月,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灾后绿色通道的相关办法,在省分行分管领导的组织下,中行雅安分行成立了以公司、国际结算部门、资金等多条线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金融服务小组。在金融服务小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办理了全省首例中资企业海外直接贷款业务。
2015年10月中行沙湾路支行隆重开业。中行沙湾路支行开业,标志着中行雅安分行“文明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网点由传统服务向智能化服务转型升级,服务灾后重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客户可体验到“贴心、省时、便捷、互动”的全新服务。
2016年3月,中行青年路支行开业,新型的智能化网点,为蓬勃发展的雨城区姚桥新区增添了一份金融活力。
2016年6月,由中行雅安分行承办的雅安第三届银企(科技型)对接暨“银税互动”推广会召开,会上中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继续深入县域,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不断创新模式,扶助小微“三农”,为全市范围内的多家小微和涉农企业实施了信贷(票据)业务支持;不断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在精准扶贫中主动落实金融扶贫责任。该行将始终坚持“做最好的银行”宗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行国际化、专业化的优势,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便捷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肩负社会责任,助力我市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
中国银行雅安分行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
雅安农信系统
全力以赴助重建 不遗余力促发展
三年来,雅安农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的指导下,在省联社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切实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克服重重困难,全面深化服务,全力做好灾后金融服务和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确保了灾后重建金融服务不断、信贷支持不断。雅安农信系统全体干部员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支持灾后重建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全力支持灾后农房重建、城房重建、产业重建,提升自身金融服务水平,助推我市经济发展。
灾后金融服务多个第一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全市农信系统坚持“一手抓抗灾自救,一手抓受灾网点的恢复营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党分忧,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金融服务”的理念,在灾区应急金融服务中发挥巨大的网点、人员及系统优势,全力以赴,在灾后重建中创造了最先发放农户、企业救灾应急贷款,最先推出“房好贷”农户重建家园贷款产品等多个“第一”,确保了灾区震后第一时间基础金融迅速恢复、金融秩序平稳有序、应急服务保障有力。
地震当日,下午3时43分,震后仅7个多小时,芦山联社率先开通“便民金融服务点”,成为芦山县第一家恢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
21日上午8点30分,震区第一家汽车银行在震中芦山正式对外营业。
21日下午,芦山联社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银行”中成功发放地震灾区第一笔2000元的救灾应急贷款。
22日上午11时09分,宝兴联社营业部率先在“地震孤岛”成功恢复对外营业。
24日下午6时,芦山联社发放出灾区银行机构第一笔280万元企业救灾应急贷款。
25日早上8时,全市农信系统161个受灾营业网点全面恢复正常营业。
震后第七天,灾区农信社累计授信救灾流动资金贷款19笔,967.2万元,累计发放救灾流动资金贷款16笔,共702.2万元。在灾区临时搭建的服务网点中,共发生取款业务2139笔,2866.34万元;存款2089笔,8784.6万元;资金划拨30笔,6015万元。
三年来,雅安农信系统还全面减免各类结算业务手续费、开户工本费等各项金融服务费用逾1200万元。
倾情支持住房重建
雅安农信系统始终把支持灾区住房重建作为“责任之作”和“良心之作”。在农房重建信贷支持上,实行对受灾农户进行专项授信,且额度不占用其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以此满足受灾群众更大资金需求。雅安农信系统累计开展农房重建专项授信73117户,授信额度达37.1亿元。
扩大单户贷款额度,对农户重建单户贷款额度放宽至8万元,购置商品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放宽至10%;
放宽贷款期限,农户贷款期限最长可达8年,按揭购置商品房最长期限为30年。
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对农户住房重建贷款的担保倍数扩大至10倍,贷款利率一律按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0.6倍执行,仅执行优惠利率就为灾区群众降低融资成本逾4亿元。
灵活确定还款方式,根据借款人家庭收入、偿债能力等实际情况,减轻借款人前3年还款压力。尤其是对困难农户原则上实行按年结息,且借款后第3年起分期还款。
开辟住房重建贷款“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限时一个工作日内办结,并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住房重建贷款投放快速、有序。全面执行“四不政策”。对灾前已经发放、因灾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客户,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信贷支持。
截至2016年6月末,雅安农信系统累计发放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贷款51467户,27.49亿元,现有余额21.12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房重建贷款50464户,26.66亿元;累计发放城房重建贷款1003户,0.83亿元),发放户数及金额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3.7%和94.2%,且承担了重灾区4482户不符合贷款条件、还款能力较弱的特困农户0.6亿元的住房重建信贷支持,100%地满足了灾后农房重建信贷需求。
创新支持三产互动融合
雅安农信系统积极围绕“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重建新思路,大力支持产村互动。在支持产业重建方面,雅安农信系统创新开发了“美居贷”“乐家游”等信贷产品,向新村聚居点农户提供配套信贷支持,将新居升级为农家乐并入股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运营;围绕新村聚居点,雅安农信系统大力支持其周边高端、有机、生态、观光等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立体农业、大棚蔬菜种植等,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围绕产业重建,雅安农信系统积极协调国土、建设、工业园区管委会、工商质监部门和借款人、贷款人以“六方备案协议”方式,帮助解决受灾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因无房地产抵押而出现的融资难问题,助力受灾企业在县域经济中持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截至2016年6月末,雅安农信已支持34个旅游新村安置点发展第三产业、6302户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5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型种植、8户龙头企业产品走向海外;累计发放灾后产业重建贷款56户2.91亿元,累计支持非总体规划项目413个,31.8亿元,占全部重建资金的53.5%。同时,还对24个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项目给予了3.22亿元的信贷支持,有力地支持了地震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雅安农信系统充分发挥“与灾区联系最紧密”的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推进灾区从“恢复重建”到“发展再建”取得明显成效。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