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甘露润新村新村文化吹新风——我市基层文化服务扫描
近两年来,我市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建起了服务乡村的文化活动阵地,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作用,充实了乡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是怎样的管理模式促使乡村文化阵地在我市生根发芽?它们为农村提供了哪些服务,它们的建立为农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面貌?连日来,记者到我市各县(区)进行采访。
雨城区大兴镇龙溪村村民在闲暇之余到当地的文化服务中心看书
社会参与送上可口精神食粮
记者从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了101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139个乡镇文化站;此外,还有不少通过民间力量组建的乡村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覆盖全市的各乡镇。
乡村文化服务阵地覆盖面广、涉及人口数量多,如何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保证基层文化服务阵地持久的生命力?
每当夜幕降临,名山区新店镇阳坪新村文化活动广场便聚集起了跳广场舞的村民。近段时间,《小苹果》是这里广场舞的主旋律。
“跳舞放什么歌,几点开始跳,村民自己决定。”阳坪村村民杨万虎说道。
自阳坪新村建设完成后,文化活动室室内设施、室外广场便交村民自管委员会进行管理。在自管委的组织下,经过村民投票选出专人管理文化活动广场照明、音响设施,保证硬件设施正常运转,每天的伴舞乐曲更是集中了村民的意见,让村民们都有足够的兴趣加入到健身的行列。
在汉源县九襄镇红光村农家书屋,义务管理员李红卫将10多平方米的书屋管理得井井有条。作为红光村人,李红卫清楚地知道梨、苹果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有关水果种植的书籍资料受当地群众欢迎,她便将与水果种植相关的书籍进行了归类,还放在便于取阅的位置,为前来看书的乡亲提供了便利。
“图书符合乡亲们的胃口,前来读书的人才能络绎不绝。”李红卫说。
作为一个文化志愿者,雨城区文联副主席余志均拿出了他自己收藏的五百多幅名家山水作品,轮流在雨城区南郊乡、合江镇、大兴镇等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进行展出,让当地群众能够零距离地欣赏到名家作品。
“无论是送文化还是种文化,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站、文化活动室应有的作用。”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上由政府主导,各县(区)的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各个基层文化服务机构配发音响、话筒、数码相机等硬件设备,及时更新书籍;管理上,各乡镇调动村自管委、文化义工共同打造村级文化活动室,将可口的精神文化食粮送到群众身边,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灾后重建文化服务上档升级
去年年底,全市全面完成农房重建,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软硬件建设进一步上档升级。
在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新村聚居点,新建成的村级文化活动室让当地村民耳目一新,活动室内文化活动广场光洁平整,活动广场周边安放了太空漫步机等健身器材,活动室内划分了棋牌室、排练室,阅览室、绿色网吧……
阅览室的正前方放着一张白板,上面写着猕猴桃种植适宜的温度、水分,施肥的最佳时间。在灾后重建产业发展中,隆兴村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当地农技站便利用文化活动室开办了种植培训班,当地群众从中受益匪浅。
“新村活动室建好后,开办的产业培训课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隆兴村党支部书记施学兵介绍,活动室建好后,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利于培训课开展,成为了当地群众增长知识、提升技术的固定场所。
不仅是隆兴村新村聚居点,结合“4·20”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建设工作,全市的新村聚居点进一步扩展文化活动室外延,提升内涵,打造包含志愿者服务站、爱心图书室、绿色电子阅览室、文娱室、健身室在内的文化院坝,同时根据《关于推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意见》,每年组织群众文体活动4次以上,促使达到群众参与度达到80%,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娱生活的积极性。
“老一辈在广场上跳花灯,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这对传承本土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施学兵介绍,文化活动广场建好后,只要天晴,老年文艺队便在此排练芦山花灯,因为场地条件好,音响设备好,加上芦山花灯本身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跳花灯的队伍,在他看来,文化活动站的兴建对于未来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走基层群众生活展新貌
通过村级文化活动室、各乡镇文化站,文化走进基层,群众生活展示出新风貌。
名山区茅河乡,当地群众利用文化活动站的文化活动广场积极开展广场健身舞,在三年的时间里,茅河乡广场舞不仅跳遍了全乡村组,也跳上名山区“茶农杯”广场健身舞的决赛舞台,跳上了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新春大联欢的舞台,更跳上了四川省第五套秧歌比赛的舞台,当地群众告别了“麻将桌上坐一天”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汉源县大田乡新中村,志愿者利用文化活动站为留守儿童开办了课外辅导班,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的慰藉,让阳光洒进孩子们的心里。
石棉县安顺彝族乡紫石村,每当夜幕降临,乡文化活动站便为群众播放电影,经典老片、国外大片,当地群众通过银幕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彝族同胞石大耳么说,通过看电影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想努力挣钱改变现状,还想坐飞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记者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