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山地鸡规模出效益

来源:
2006-06-18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二郎山山地鸡’体形大,营养、口味俱佳。一只鸡能卖25元左右,农户每只鸡平均利润为每只2元,三个月出栏一批,一个养户一年养四批鸡。”对适宜区的农户来说, “二郎山山地鸡”毫无疑问是一个很好致富选择。
  自2003年起,经过两年的产业培育,天全如今已发展养殖1万只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户70余户,养殖5000只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户110户,养殖100 0只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户20户,出栏二郎山山地鸡320万只,帮助农户实现收入8000余万元。
  记者15日从天全县获悉,目前,该县正在建设10个山地鸡养殖示范小区,政府专项拨款180万元给每个小区建设资金扶持,同时给规模养殖户10吨水泥支持,政府每年拿 出500万元为养殖农户提供鸡苗、饲料等贴息贷款,鼓励养殖户养殖……在这样的优惠鼓励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养鸡队伍。
  卖了大车来养鸡
  “我家今天上午刚卖了800只鸡。”15日下午,记者刚一走进大坪乡大坪村村民余光兰的养鸡场,她就乐呵呵地迎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在她家这块占地2.6亩的养殖场里,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毛色光滑油亮的山地鸡。有的围着饲料盆吃得正欢,有的走来走去踱着“方步”。余光兰开心地说,这是她家今年养的第 一批9000多只山地鸡,长势还不错,已经差不多到出栏时间了。
  余光兰是村里最早养鸡的农户之一,丈夫是乡政府干部。在此之前,夫妇俩干的活丝毫不与农业沾边。
  “我以前跑天全到多功的客运线路,自己有个大车呢。”余光兰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家那时的收入也不差。尽管对养殖并不是十分在行,她却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跟随自己多年的车 子,回家养起了鸡。“县上在大力扶持这个产业,乡里也动员我们养起来,起个带头作用。我想,要搞就要专心致志地钻研,干一样懂一样,就干脆卖了车,好好养鸡,一次到位。”
  精明的余光兰明白“薄利多销”的道理。山地鸡是个薄利的产业,其利润只能从规模上体现,养少了效益并不明显。在钻研透各项政策和理论知识后,去年6月,余光兰一次性投 资近9万元,修建了标准化鸡舍;为了照顾好这些关乎全家经济收入的“鸡宝宝”们,余光兰又花钱在鸡舍旁另修了几间住房。9月份,9000多只鸡苗“入住”新家,三个月后即 出栏。余光兰一算,一批鸡净赚1万多元!
  首批鸡就尝到了甜头,余光兰乐不可支地又进了第二批鸡苗,转眼又到了出栏时间。这段时间,除了照顾山地鸡,她都忙着结算账务去了。她开心地告诉记者,照这个情况下去, 要不了两三年,她投入的成本就能全部拿回了,以后的利润就全是纯赚啦!
  大坪乡党委副书记罗晓明告诉记者,在余光兰等几户大户的带动下,村里想养鸡的农户越来越多,已经从寥寥几户急速增长到31户,上规模的还不少呢。眼下,村里占地53亩 的养殖小区马上就要完工了,估计月底就可进场,统一排苗、统一防疫。
  打工人群回乡来
  在仁义乡永兴村9组,同样的一座养殖小区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中。这个40多亩的养殖场第一期工程已基本结束,第二期工程——也就是新的鸡舍即将启动。乡党委书记高格力 高兴地告诉记者,村民们养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要不是考虑到龙头公司的承受能力,恨不得多发展几十户呢。
  记者随意走进一间养殖场,主人杨秀康正和儿子杨芳波挥汗如雨地劳动着。今年26岁的杨芳波过去一直在深圳一家地板厂打工,每月工资除了吃住外还能省下1000多元,在 外出务工人员里,这样的收入已是不错。
  然而,老父亲的一个电话,却让杨芳波丢下这份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带着同样在深圳务工的妻子赶回家来。
  “老爸打电话说,家里搞新农村建设啦,要养山地鸡,很赚钱呢!”在外多年的年轻人一听到既能回乡发展,又能参与新农村建设,顿时热血沸腾,见多识广的杨芳波笑着说出了 自己的想法,“我也想当致富带头人,再说了,守住家就能致富,比外头打工条件好多了!”
  杨秀康告诉记者,他家的鸡舍能养6000多只鸡,在这个小区里算是规模较大的。由于养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己和老伴俩人忙不过来,才将儿子从远方叫回来。
  “丢了好工作,不担心养鸡赚不到钱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杨秀康和儿子不约而同地笑了。杨秀康说:“政府扶持的力度这么大,我们也不是没有文化的,只要认真钻研点,把 技术掌握牢,有公司在收购,就不会亏本。”
  乡党委书记高格力告诉记者,在前不久的一项调查中,仁义乡劳务输出人数为1980人,现在却频频出现务工人员返乡发展农业产业的现象。
  “农业产业的发展一旦上了规模,外出人员的回流是必然趋势。而这部分人恰好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回流乡镇是十分有好处的。”高格力说,这部分回流人员一般都是年 轻人,在外务工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更先进的思维方式,并积累了一部分资金,而这些,都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他深有感触地说,“规模产业的好处就在于,解决了农民发展规模产业 的几大难题:养殖小区由政府出面租地,解决了农户想养而无场地的难题;龙头公司、畜牧部门的强大技术支撑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贷款贴息解决了农户想养而缺资金的难题;解决 了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难题,同时人员的回流又将掀起一轮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龙头公司带领发展
  “我们公司完全负责养殖户的鸡苗、疫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饲料供给、产品回收,保证养殖户的产品回收率在96%以上,而且每只鸡能平均净赚2元以上。公司的成鸡主要 销往甘孜一线,同时向成都等地销售。”作为带领一个产业的龙头企业,隆生天全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在发展养殖户时按照养殖户自愿加入的原则,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农户与公司合作养鸡,并交纳周转金(一般由银行贷款),公司把鸡苗直接发到农户手中,养殖户不再交纳任何费用,每次领用饲料、药品、疫苗时采取记账的方式,同时公司提供全 程技术服务,并负责成品鸡的全部回收,农户把鸡卖完后再同公司结算,“从近年运作的结果来看,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实施山地鸡养殖产业化项目,充分利用二郎山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行业发展与优质土鸡市场需求广阔的趋势,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示范基 地。目前,天全已有200户农户与公司签订了协议,规模养殖户达78户。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做产品深加工投资规划,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多利 润。
  对于山地鸡产业的飞速发展,天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政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除为每年出栏5到10万只的规模养殖户建养殖场提供10吨水泥,并且年终奖励1000到20 00元的奖金之外,政府和公司还为养殖农户的每只鸡各出5分钱作为重大疾病的保险金,降低养殖风险,政府为每只鸡8元的成本贷款第一年全额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老百姓发展 山地鸡养殖。
  与此同时,由于养鸡也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企业和农户的力量并不足以抗衡,该县为此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建立二郎山山地鸡产业发展风险保障基金,另一方面与 保险公司探索建立合作关系,以期帮助企业与养殖大户走出困境。
  目前,天全在11个乡镇规划建设了11个养殖小区,其中,大坪、始阳等7个养殖小区均按年出栏100万只规模修建,县财政给予7个养殖小区各10万元基建资金支持。经 初步预计,今年天全将达到年出栏山地鸡1000万只,纯收入达2000多万元,仅此项全县农民人均将增收150元。
  记者宋李莉
  新闻背景:
  天全县着力打造50万亩“二郎山竹海”基地和2万亩中药材基地,打造二郎山下6万亩猕猴桃和5万亩茶叶,大力开发竹笋、薇菜等绿色食品,帮助农民增收。
  在畜牧业上该县大力建设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使畜牧业发展成为安全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业。今年拟发展年出栏12000-60000只的规模养鸡大户200户,力争出 栏二郎山山地鸡500万只。并依托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培育肉食加工企业和森林蔬菜加工业,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及畜产品优质化进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