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熊猫伪装服 涂熊猫气味诓顽皮“淘淘”入笼 今早从卧龙启运雅安
工作人员穿上熊猫伪装服,诓“淘淘”入笼 据中新网
雅安日报卧龙讯 记者昨(9)日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经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精心安排部署,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已完成了对大熊猫“淘淘”的捕捉和体检。目前“淘淘”身体非常健康,各项放归前的准备工作已准备就绪,只待今(10)日早上8点30分启运。
“整个抓捕过程尽一切可能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大熊猫‘淘淘’的影响,确保大熊猫和工作人员安全。”据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7日一大早,工作人员就爬上了海拔2100米以上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第三阶段的野化培训圈,开始对大熊猫“淘淘”进行捕捉。然而,“淘淘”自2010年8月3日出生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母兽带仔培训,不仅适应了野化培训环境、形成了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觅食行为,而且具有很高的警惕性,加之野化环境竹林茂密、地势复杂,为捕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此,科研人员穿上特制的熊猫伪装服,并涂抹上了大熊猫的气味,通过无线电接收机遥测大熊猫“淘淘”的活动位置,并隐蔽前进、逐步接近,但是“淘淘”警惕性很高,工作人员一时无法将其捕捉入笼。工作人员随即采取另一方案:先将大熊猫母兽“草草”通过无线电信号找到,再由“草草”将“淘淘”引至工作人员附近,将其抓获。前后历时两个多小时,终于将“淘淘”引诱入笼。
戴全球卫星定位颈圈
野性“淘淘”身体健康
考虑到山路颠簸,转运“淘淘”的笼子采用的是自制的竹编“生态笼”,从抓捕现场转运到卧龙核桃坪基地后随即放入实时监控的圈舍。野性十足的“淘淘”经过捕捉和转运,应急反应较为强烈,下山后一直躲在笼中,不肯出来,只是偶尔探出头、抓几根竹笋后,又缩回到笼内。
10月8日,科研人员在麻醉状态下对大熊猫“淘淘”进行了健康体检,主要进行了体表及被毛检查、口腔检查、血液生理生化检查、超声波检查等并采集了相关科研样品做进一步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淘淘”生长发育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正常,体重达42公斤。同时,科研人员还给“淘淘”皮下埋植了国际通用的ID身份识别芯片,佩戴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张和民表示,通过对“淘淘”的捕捉和体检情况来看,经过26个月的野化培训的“淘淘”的行为与野生大熊猫相似,具有较高的警惕性和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身体状况非常健康,算得上熊猫家族中的“运动员”水平。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组工作人员对“淘淘”下一步长期在野外生存下去充满信心。
特派记者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