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三夜不合眼 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记雨城区上里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岳磊
4月20日,星期六,连续加班的雨城区上里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岳磊本想好好睡个懒觉。8时02分,房屋一阵剧烈摇晃。
地震了!岳磊从床上弹起,迅速抓起床边的衣服、手机、车钥匙,从五楼家中冲出。街上已经站满了惊恐万分、衣衫不整的人。
“如此强烈地震,上里情况怎样?”岳磊说,他的大脑中闪现的全是镇上不停逃生的群众。然后,他套上衣服,取车向上里开去。
此时,8点15分。
向上里
越过一个个塌方路段
雅上线多处塌方,巨石横挡,车辆无法通行。
岳磊把车停下,开始向上里方向跑步前进。过了塌方地段,他遇到一辆调头返回的轿车,他让司机调头带他一截。
在又一塌方路段,一块十余吨的石头挡住了去路。岳磊跳下车越过塌方处。这时,岳磊又拦了一辆摩托车。前行几百米后,又遇塌方路段,又过不去。
岳磊再次越过塌方路段,又拦下一辆停在两处塌方点间的面包车,让师傅把他送到下一处塌方点。一路越过塌方点,一路拦车,岳磊终于在9点44分赶到了上里镇。
随后,岳磊立即组织了党员突击队、群众志愿者深入各村,逐一查看灾情。在七家村二组,他和队员有序将村民们疏散到空地,从废墟中挖出身受重伤的村民张存禄,并调集车辆将张存禄送往市区救治。随后,该村6名重伤人员、15名轻伤人员也相继被送往卫生院。
发物资
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4月20日下午1点,第一批救灾物资抵达上里。
为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岳磊召集镇纪委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救灾物资发放制度,建立了救灾物资发放台账。为更好地统筹协调发放物资,他要求各村组要公开、公平、公正做好物资发放工作,既要坚持轻、重、缓、急的原则,又要依据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将物资统筹发放到户到人。
救灾物资源源不断从各地送来,搬运物资的镇干部疲备不堪。顶着烈日,岳磊也爬上救灾运输车辆,将一件件矿泉水、方便面搬运到临时仓库。
看着满头大汗的岳磊,同事黄先定对他说:“岳书记,你歇一会儿吧。”他摆摆手说:“救灾款物是受灾群众的‘救命钱’‘保命粮’,必须及时、公正地发放到他们手中。”
离震中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箭杆林村是上里镇最边远的一个村,灾情十分严重。由于进山的道路被巨石砸断,近700名群众被困。
20日下午3时35分,岳磊组织了一支由80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并指派治安村党支部书记杨继芳为突击队队长,用最快的速度将帐篷、矿泉水、方便面、饼干等物资送到箭杆林村。
建支部
第一时间亮出党员身份
震后第二天,上里镇成立29个临时集中安置点,安置群众4578人,受灾群众的生活、饮水、医疗和治安等成为党委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月21日晚9时,岳磊前往七家村第一集中安置点,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指导成立第一个临时党支部,让安置点的6名党员第一时间亮出党员身份,身先士卒,投身到服务灾区群众中。
当晚11时,岳磊又赶往庙圷村集中安置点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
直到次日凌晨4点,该镇各集中安置点共成立7个临时党支部。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党员们穿梭在各安置点,身体力行安抚、救助受灾群众,稳定灾区秩序。
23日晚11点半左右,下起了大雨。“帐篷有无漏雨?降温了,衣服能否御寒?”岳磊发出通知,“各包村干部马上组织各村组干部到安置点查看受灾群众情况。”随后,他穿上雨衣,拿起手电筒,前往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七家村三组村民雍珍(藏族)家的帐篷出现漏水,岳磊让包村干部赶回镇政府取回油布,冒着大雨把油布搭在雍珍家的帐篷上。24日凌晨3点, 岳磊依然奔走在七家、庙圷、共和集中安置点,一户一户地查看帐篷,对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认真记录在案,承诺天亮后想办法解决。
念儿子
忙完后才能回来看你
在抗震一线,岳磊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23日凌晨一点过,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岳磊说庙圷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军给他打电话,就出去了。结果我们开完会,他还没回来。”上里镇党政办副主任王涛说,“我们给他打电话也没人接听,后来才发现他蹲在墙角睡着了,手里还拿着手机。真希望他能够多睡一会儿。”
地震至今,岳磊还依然坚守在一线,没回家见过5岁的儿子。“每天晚上,儿子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但在这非常时期,我经常无法接他的电话,也没有时间回去看他。”岳磊说。
夜深人静的时候,岳磊也会常常掏出手机看看里面存的儿子的照片,他说他很想拨通电话后告诉孩子:“幺儿,你睡了没有,你乖乖睡觉,爸爸忙完后就回来陪你”。
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