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张身份证 打工挣钱自食其力——汉源县一名18岁少年的期盼

来源:
2013-04-12 10:28
浏览:
收藏 打印


好心人陪同何川学到车站

  早年时,父亲病逝,母亲离家,他在小学毕业后就出门流浪,靠捡垃圾和好心人帮忙度日。

  一个星期前,他从汉源步行到名山准备摘茶挣钱,但因没有身份证而被拒绝;进入市区流浪后,两位晨练的老人看到,与之交流。

  他说:“我已经18岁了,不想当‘黑人黑户’,我想有张身份证,好打工挣钱,自食其力。”

  他是汉源县坭美彝族乡凤窝村3组的何川学。

  河边—— 少年冷得发抖

  昨(11)日早8时,家住市区沿江北路的叶宗兰、叶宗秀姐妹背起羽毛球拍到生态河滩打羽毛球。

  叶宗兰说,她俩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发现一名少年与众不同——他身材很瘦,一米七左右,别人的衣服都穿得厚实,可他只穿了件短袖T恤,脚上穿的是凉鞋,穿的裤子很脏,而且被冷得发抖。

  “他是不是生活中遇到困难,不然,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呢?”叶宗兰、叶宗秀上前询问,得知少年叫何川学,现年18岁,是汉源县坭美彝族乡凤窝村3组人。一个星期前,他到名山采茶,因没身份证被拒绝,只得到市区捡垃圾维系生活,他已一天没吃东西了。

  愿望—— 只想有张身份证

  “媒体关注民生。走,我们带你到报社求助。”叶宗兰、叶宗秀把何川学带到本报新闻资讯中心求助。

  何川学介绍,他的父亲名叫何大坤,在他读小学时去世了,他的母亲随后离家而去。何川学小学毕业后就出门流浪,大部分时间在汉源、石棉等地靠捡垃圾为生,也偶尔到一些餐馆或烧烤摊做杂活,挣点钱或者挣口饭吃。

  一个星期前,何川学听说名山需要很多采茶工人,他想来又没路费,便步行3天到达名山。他相继询问多家种茶大户,都因没身份证而被拒绝。何川学无奈之下到市区过流浪生活,白天捡垃圾挣钱,晚上蹲在街边墙角打个盹。

  “我不想当‘黑人黑户’,我想有张身份证,好外出打工,自食其力过生活。”何川学说。

  应急—— 好心人伸出援手

  在本报新闻资讯中心,何川学小声说:“我一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很。”一名记者当即给他20元,让叶宗兰、叶宗秀带他到八一路一家面馆吃面。

  面馆老板得知何川学情况后,免费煮了3两大肉面,还送给他一件厚衣服。

  回到本报,何川学说,他想返回汉源,但没有路费。话音落地,新闻资讯中心负责人掏出100元递给何川学,让其购买车票。何川学在叶宗兰、叶宗秀相伴下,到市区西门汽车站买了当天中午12时30分前往汉源富林的车票。

  何川学说,他从汉源徒步到名山途中,有不少好心人拿饭给他吃,他不会忘记好心人的帮助,希望这次回去能够办到身份证,凭自己的双手挣钱生活。

  他还说,他曾到当地派出所提出过办身份证要求,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办到。

  回应—— 随时欢迎前来落户

  就何川学如何才能办理身份证一事,记者与汉源县有关方面取得联系。

  汉源县公安局大树派出所户籍民警听了介绍上网查询后,告知记者,户籍信息中没有何川学及其家人的相关信息,他的状况属“黑人黑户”。作为派出所,首先要搞清楚何川学父母户口在哪里,否则,派出所不能为其上户。如特事特办,需补齐当地乡、村两级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等,并报县公安局同意。

  坭美彝族乡一名姓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何大坤的确是凤窝村人,但因该村地处偏僻,条件艰苦,何大坤一家于1999年搬走了。2010年底,凤窝村合并到横山村。在这名工作人员的印象中,包括何川学在内的何家人从未到乡政府提出过户口问题,如果何川学要办理户口和身份证,需要他亲自到乡政府,乡政府会配合其办理。

  横山村党支部书记杜德贵得知何川学情况后说,何大坤这家人早已搬离,但横山村欢迎何川学前来落户,如果公安部门需要相关的证明材料,村上负责出具。 记者 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