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自2003年3月经过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市、区水务局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开展雅鱼人工驯养繁殖研究和江河人工增殖放流,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使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经济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认真抓好珍稀鱼类驯养、繁殖和增殖放流工作。市、区水务部门积极与校企合作,开展科研,年繁殖雅鱼(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苗种100万尾以上,截至目前,共增殖放流苗种65万尾,价值94万元。
二是抓好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了渔政执法人员“工作主要职责”、“工作守则”、“学习制度”、“六条禁令”,建立了渔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并认真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三是强化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利用赶场天,三干会等形式,深入沿河乡镇广泛进行宣传活动。
四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对沿河进行检查,对保护区内的违规捕捞作业,特别是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共查处违法捕捞案件32件,没收网具326张,罚款2.54万元,赔偿渔业损失23万元,行政拘留6人,教育600多人次。
五是划定常年禁渔区,设立固定标志碑(牌)。在周公河(雨城区段)沿岸的南郊、孔坪、望鱼、晏场段设立了永久性标志牌、标志碑5处(对各区段的重要功能进行了介绍),并设置了界桩。
六是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积极加强与自然保护区村委、乡(镇)人民政府的联系,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审签领导: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