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说女娲造人 那些正被遗忘的传统年俗

来源:
2013-02-17 09:09
浏览:
收藏 打印

  2月16日,名山县前进乡凤凰村村民黄成林迎来了他的第48个生日。

  当天是农历癸巳蛇年的正月初七,在中国传统年俗中属于“人日”,即“人的生辰”。

  “我既是蛇年出生的人,也在‘人的生辰’过生日。”黄成林招呼着亲朋好友,忙得不亦乐乎。

  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年俗中,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除正月初七是人在过生日,其他都是动物在过生日”。

  “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

  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的顺序为:正月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

  在雅安,有着女娲文化的根基,关于女娲造物的传说,令我们神往。但现实是,正月的一些民俗,并不为多数人知晓。

  让我们一起来细数那些即将被遗忘的中国传统年俗。

  初一:

  金鸡报晓

  2月10日,正月初一,人们穿新衣,戴新帽,喜庆地迎接农历蛇年的第一天。

  据民俗专家介绍,正月初一是鸡过年,古时候,人们会在这一天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曾有记载。

  按传统民俗,这一天不能杀鸡,尤其是对农村养鸡的家庭来说。如果鸡在这一天死去,就要厚葬它。

  所以,即使除夕那天很多家庭已经将鸡肉炖熟,到了正月初一也不吃鸡肉。

  而在这一天,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动用扫帚,要不然就会扫走运气、破财。

  初二:

  金犬报春

  按传统民俗,初二这一天,是狗日,即狗的生日,这一天,不能打狗,更不能吃狗肉。

  很多养狗的人家,会在这一天将最好的食物给狗准备好,让它们也好好过过属于它们的节日。

  据说,这一天好好善待狗,来年它们会更卖力地守护家中的安全。

  初三:

  三羊开泰

  正月初三是传统的羊日。

  按传统民俗,和其他日子一样,这一天也不能欺负羊,还得好好善待它,它才会为家中添福。

  初四:

  肥猪拱门

  猪肉是南方家庭中过大年的主要年货,腌猪肉、熏猪肉……

  而正月初四则是传统的“猪日”。

  这一天,传统的农村家庭便会早早起床,为家中的猪煮丰盛的猪饲料。平时煮猪食,草占多数,玉米面占少数,而这一天猪食会多很多玉米面,人们会让家中的猪吃一顿大餐。

  “好好善待猪,来年饲养的猪会肥头大耳,既能卖上好价钱,我们又能吃上油气十足的猪肉。”

  传说,正月初四还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

  初五:

  艮牛耕春

  正月初五,牛日,这一天是牛过生日。

  这一天,不能吃有关牛的任何东西,例如牛肉、牛肚。传统的家庭,连关于牛的零食也不吃。

  这一天在传统民俗中也叫“破五”,意思是可打破诸多禁忌。

  这一天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破五”意味着只要在新的一年里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便可过上好日子。

  初六:

  马到成功

  “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正月初六,是马过生日。

  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意在“送穷”。

  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另外,按中国传统的“六六大顺”之意,这一天,也是众多店铺选择复业的日子。

  初七:

  人的生辰

  正月初七,传说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中国民间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初七即‘人日’,象征人类的起源。”后来,古人在这一传说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如女娲造人的故事等。

  人类的繁衍至关重要,所以古人对“人日”特别重视,并形成了众多节日活动。

  在古代社会,“人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日”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生活中慢慢消失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了。

  记者 黄伟 收集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