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成功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荥经县应急救援队员的心声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与死神搏斗,而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7月16日,记者走进荥经县矿山救护中队基地,了解他们在救援前、救援中的故事。
对责任有最深刻认识
16日早上10点左右,记者走进荥经县矿山救护中队应急救援基地时,救援队员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在没有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训练,队列,体能,下井熟悉巷道……随时待命。”荥经县矿山救护中队副中队长张顺贵说。
对救援人员来说,“责任”是刻在他们心上的字眼,他们对于责任也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我妻子说她要去为我买最贵的意外伤害保险。”程云鹏说这话时带着嬉笑的成分,但他言语中却透露出坚定:“我们的工作就是和危险打交道,挺起胸膛去面对危险,这是我们的责任。”
张顺贵说,他做这项工作已经13年了,对于他和救援队员来讲,他们坚守这一岗位的原因,就是救援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救援要一个都不能少
“救援工作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被困者全部救出,一个都不能少!”事故就像发生在昨天,张顺贵回忆起最近一次的抢险工作还历历在目。
5月31日19时18分,救援中队接到报警电话:天全县新场乡泉水煤矿发生顶板事故,4人被困井下。7分钟之后,他们行动了,张海军、杨波、程云鹏、陈年朋和副中队长张顺贵5人于晚上8点20分到达事故现场,随即进入井下侦查。
在向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汇报情况并确定救援方案后,救援队员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张顺贵告诉记者,事故地点距回风井口240米处,巷道垮塌高度约6米高,伤者前方被3-4吨的巨石阻挡,顶板上仍有荒石掉落,救援难度非常大。
这时,张顺贵突然听到“快来救我”的呼声,循着声音的方向,他们寻找到了第一个遇险矿工。“我们只能看到他的一小块背部,但他意识清醒还能讲话。”遇险者被压在垮塌的巨石之下,空间狭小,还好垮塌的木料成三角形支撑,他才逃过一劫。
救援队员先用架料进行支护,但在这个过程中,顶板和片帮上的荒石不断掉落,随时可能引发再次垮塌。他们和遇险矿工一直保持着通话,确认矿工还存活着。救援人员首先用钻机打眼,随后,在塌陷面两侧之间打3排横柱,再把木板从横柱顶部推入。救援队员们边观察边救援,在三层架料支护后,他们只能用链锯小心切割木料,一边用绳子将石头吊起。
6月1日凌晨3点30分,第一个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激动,兴奋,实在是不晓得咋个形容当时的心情!”张顺贵说。
救援队员经过严格挑选
据荥经县安监局局长王彬介绍,荥经县矿山救护队成立于1984年。2007年10月,荥经县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将其建设成为雅安市唯一一家达到三级资质救援标准的应急救援中队。
救援中队下设三个小分队,分别承担着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和危化等领域的应急救援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
救援中队里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救援队员的选拔也非常严格,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体素质测试、理论考试,还需进行专业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救援队伍。
在应急救援中队基地,记者见到了各种先进的救援设备。在应急救援车中,各种救援工具一应俱全,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
王雪婷实习记者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