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茶:山里人的茶生活

来源:
2009-06-17 10:13
浏览:
收藏 打印
    入夏之后,暑气越来越重,名山县城东乡徐家沟一带却依然凉爽。这里两面靠山,中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翠绿的茶园就遍布在河的两岸、山的高低起伏里。当地的茶农告诉记者,山脉依然属蒙山山脉,当地茶叶都属高山茶。
    春茶采摘期,这个每年最繁忙的季节已经过去,当地茶农轻松不少。“今年是个好年景,很多人家都是增收的。”当地茶农徐成洪告诉记者。
    此刻,徐成洪坐在一家小型茶叶加工厂门口,他身前的簸箕内放着黑黝黝的一堆茶叶,徐成洪就坐在板凳上,俯身挑拣出茶叶中的杂质。“我们对茶叶的品质非常看重,原料是好原料,是高山茶,加工工艺也不错,但还得一点点把当中的杂质挑出来,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他一边说,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自始至终弯腰低头。
    徐成洪不仅是茶农,还是这家茶叶加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一年中有6个月时间,他都在厂里打工。“每月大概有两千元,比到外地去打工划算。”他说。这里的住户大多数姓徐,又生活在山谷,因此当地人都称这里为“徐家沟”。徐家沟里,有80%的村民都在这家茶叶加工厂内打过工。
    谈及种植、加工茶叶的效益,徐成洪也津津乐道:“茶厂每年要生产明前茶5千斤左右,全年的干茶总量大约4万斤,今年形势比去年好,明前茶的生产量增长了上千斤。”虽然在茶厂内打工,但自家的活儿却一点也没有落下,“家里有七、八亩茶园,每年纯收入大概在万元左右吧。”徐成洪的生活中全是茶叶,茶叶让他很幸福。
    因为徐家沟茶叶品质优良,每年都有茶商来收茶,但当地人很少把鲜叶卖给外来的茶商,他们更愿意相信本地熟悉的茶叶加工厂。事实上,这家茶叶加工厂规模并不大,厂房和加工设备都甚为简陋,但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确保了茶的品质。徐成洪反复强调这里生产的是高山茶,所以价格卖得比较高。
    初入徐家沟时还万里晴空,一会儿雨就淅淅沥沥下起来,不大,但打着身上仍然让人感到一阵冰凉。半晌,雨过,雾气慢慢从山头散去,那些零落在山间的茶园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渐渐展现。在没有种植茶叶的荒坡上,成群的山羊不时发出一阵“咩咩”的叫声,为茶园的静态增添不少动感。
    下午,采摘茶叶后冒雨归家的大婶放下背篓,把一篓子茶叶倒在地上摊晾,再端上一条小板凳坐在屋檐下,泡上一杯茶,惬意地休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家沟人靠山靠水,还靠茶叶,他们的日日辛劳是为茶,劳作归来之后,手中仍是一杯清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