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全面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村管理的通知》摘要

来源:
2015-09-08 10:01
浏览:
收藏 打印

  加强新村管理是雅安实现后发追赶的迫切需要,是提振雅安形象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继今年7月底,我市召开全市新村管理现场会后,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本周刊在此特对《通知》进行摘要。

  目标任务

  以灾后新村聚居点为重点,2015年基本建成100个精品旅游村寨、100个幸福美丽新村、100个农村新型社区;2016年全面启动1000个行政村整治行动;2018年,全面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基层治理更加民主、农村社会更加和谐、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优质,全面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化管理新格局。

  基本原则

  原则一:政府引导,村民主体

  尊重新村居民主体地位,调动、发挥新村干部群众自我管理主观能动性,引导村民在新村管理中积极投入、创新创业。

  原则二:民主自治,依法治理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村民自治,支持和保障新村居民行使民主权利。

  原则三:典型带动,示范引领

  培育新村管理示范点,总结、提炼、推广新村管理新经验、新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新村管理水平提升。

  原则四:突出重点,注重长效

  以制度约束形成良好行为准则,以组织架构形成良好治理体系,以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建立新村管理的稳定投入机制,确保新村管理见实效、见长效。

  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分类指导

  (三)落实扶持政策

  (四)强化宣传引导

  (五)严格督查考核

  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三百”工程

  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2015年在全市率先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治理有序的100个精品旅游村寨、100个幸福美丽新村、100个农村新型社区。

  1、建设100个精品旅游村寨。

  以新村聚居点和特色传统村落为依托,比照乡村旅游景区标准,按照“农旅结合、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思路,结合“3+1”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重点在走廊环线选择100个基础条件好、旅游资源优、发展潜力大的新村,科学合理调配,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要素品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着力建设一批生态体验型、观光休闲型、运动康体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等精品旅游村寨。

  2、建设 100 个幸福美丽新村。

  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总体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农增收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全面实施产业提升、旧村改造、扶贫解困、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整体推进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建设。

  3、建设 100 个农村新型社区。

  以灾后新村聚居点为基本单元,按照“引导农村人口集聚、优化农村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要求,坚持村党组织领导和村民自治,发动农村居民参与;落实“1+35”配置标准,建设“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新型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转变,加快培育农村新型社区。

  (二)全面实施“千村整治”工程

  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3+1”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实施“千村整治”工程。2015 年做好全市千村整治工程规划设计;2016年全面启动整治1000个行政村;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市新村全面达到“净、畅、和、美”标准。

  1、通过开展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行动,加强村庄整治建设,着力实现“村净”。

  2、开展新村水通、路通、电通、网通“四通”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现“村畅”。

  3、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新村居民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新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实现“村和”。

  4、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实现“村美”。

  (三)全面推动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型过渡

  创新新村治理机制,推进灾后重建聚居点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型过渡,凝聚广大群众建设新村、管护新村的活力。

  1、加强新村自管委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新村聚居点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和自管委等组织机构,实现新村管理工作有领导、有支持、有执行、有监督,确保已建成的新村聚居点2015年全部建立自管委。

  2、规范新村自管委运行机制。制定完善《新村管理办法》,建立自管委运行、公共设施管理、资金筹集与管理、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处等配套办法,确保新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运行规范、依法依规。严格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机制。

  3、提升新村民主治理水平。建立完善新村民主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产业后续培育、公共设施管护、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等后续管理制度。建立新村管理干部队伍教育培育机制,鼓励有知识、有经验、有素质的优秀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

  (四)全面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村基层治理机制

  适应新村管理和发展需要,着力构建以新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为牵头,以党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新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产业组织、社会组织等为支撑的“1+3+N”新村治理机制,逐步形成多元互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1、发挥新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优化党组织设置,拓展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渠道,加强村干部培训力度,落实新村办公经费、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办法。

  2、全面加强“三个中心”(即党建服务中心、“厅式”便民服务中心、新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

  3、全面加强社会协同机制建设。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支持、引导产业组织、社会组织、文体组织等社会组织建设,满足新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研究理顺新村党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两新”组织等多元主体在新村治理中的职责分工,构建一套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制度体系。

  记者 蒋龙华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