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三战 红军顺利长征

来源:
2009-09-07 09:04
浏览:
收藏 打印

红色瞬间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汉源,三次击败国民党川军防堵部队。

  佯攻大渡河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由云南胜利渡金沙江进入川境。国民党军队在大渡河两岸布防堵截,妄图消灭红军。北岸,布置了四川暂编陆军二十四军杨雪瑞旅、二十一军王泽浚旅和羊仁安的汉彝民团。南岸大树堡驻王旅一个连。

  5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五团和军团侦察连由参谋长左权带领,于拂晓从泸沽出发,向大树堡挺进,佯攻富林,牵制和迷惑敌军。黎明前夺取了小相岭,越西县长彭灿和一个连的守敌弃城逃跑。23日凌晨,红军到达晒经关,智夺敌军杨家沟、鱼塘哨所,驻防大树堡的敌军闻风逃跑。

  大树堡与富林隔河相望,是当时大渡河上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更是成都通往建昌(西昌)的咽喉要塞。

  红军占领大树堡后,左权即刻命令部队构筑工事,集木造船,砍竹扎筏。红军宣传员们也广泛在群众中宣传,红军要从这里过河,攻打富林镇,直取雅安和成都。当地群众也参与到扎筏,造船和构筑工事中。攻打富林的架势做得相当逼真,甚至于连红军战士也认为要从此处攻打富林。

  数千军民在大渡河边,北岸杨、王见此情景,不敢轻易进攻,不断向上司告急。敌总部认为红军主力在此,急调四川暂编陆军第二十军杨森部第二旅率队赶赴富林增援。

  23日,红军主力由冕宁大桥兼程至安顺场渡口,分兵两路,一路沿大渡河南沿而上,飞夺泸定桥;一路强渡大渡河。

  25日,红一师一营十八勇士乘仅有的一只船强渡成功,登上安靖坝,夺取北岸之船,接应部队渡河。红一师渡河后,大部由安靖坝、挖角坝(当时皆属汉源辖境)直抵泸定。一部牵制下游敌军,击溃了二十四军防堵八牌(前属汉源、现属石棉)的杨学端旅、防堵牟家山的团防和二十军第二旅等增援部队。

  25日夜,红军五团三营在大树堡胜利完成佯攻富林任务后,折回晒经关,取道河南站,翻竹马垭口与主力胜利回合。红军神速撤离,王旅不知所措。

  激战飞越岭

  红军集结泸定后,大部向天(全)芦(山)前进,派一、三军团从化林坪(当时属汉源)进攻飞越岭牵制敌军。

  飞越岭守敌为二十四军袁国瑞旅,居高临下,凭险阻击,红军奋勇进攻,经过激战,袁旅败退,红军占领飞越岭垭口,乘胜直追,至宜东接官厅,又击败从富庄前来增援的肖绍成团。于是分兵牛市坡(今建黎)、富庄、塔子山、猛虎岗,进逼县城清溪。

  清溪城由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亲率警卫旅两个团驻守。二十军第六旅刘团与牛市坡团队防御黑崖关。驻汉源场的林团,防御冷饭沟。二十军二旅第二营防御大田老太庙。从飞越岭败退的袁旅驻猛虎岗一带与警卫旅共保城池。

  在牛市坡、黑崖关(三牙关),红军遭到敌军阻击并发生激战。红军从侧面抄袭敌军,经吊岩子、胡叶坡袭击黑崖关北侧制高点火丘坪一个营的守敌,继在正面以少数兵力与守军一个团及民团周旋,经两天两夜的战斗,打得敌人躲在工事内乱放枪炮。与此同时,在县境各地防御的敌军,被红军击溃5个团2个营,歼灭1个营2个连,俘虏600余人,缴获枪械弹药无数。

  这支部队在胜利完成牵制敌军,掩护主力部队顺利前进后,分别由二郎溪(属西溪乡)一根树和打马岗回宜东转入荥经与主力会合。

  鏖战清溪城

  1935年11月,红军由天全进占荥经县城。11月23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二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率部进入汉源北境,在凰仪堡(今属荥经)编组人民游击队作向导,翻大相岭。驻草鞋坪的二十四军的一个排哨,闻风逃遁。红军直下盘脚,在羊圈门,水坪子与守军数次夜战,进逼五里坡(今清溪北门外街上)。

  在城西的猛虎岗、西边山和城东的太皇山、麻雀坪,居高临下,日夜向城内射击,将守城部队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师长刘元塘和所带的6个团围困在汉源城内。为了解围,国民党中央连日出动飞机数架轮番轰炸红军阵地。但山高林深,目标不显,命中率不高。

  12月13日,红军以一部牵制县城,以一部绕道富庄。不久,红军又以一部从麻雀坪,分两路经汉源场及丰厚堰坪而下,至唐家坝会合。

  正值唐家坝赶集,罗炳辉在二郎庙前向群众发表演说,他赞扬唐家人民不信谣言,喜爱红军,叫大家各安所业,照常赶场。并讲解红军革命的目的等,深受群众欢迎。演说后,率队前进,于午后6时抵达富林黑石河,驻寨子山和黑桃湾王母庙。次日,将场上羊仁安家和黑桃湾朱天心家的衣物、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午后,由大路返回麻雀坪。

  此次红军在汉源共驻21天,胜利完成了牵制敌军的任务,于12月14日撒清溪城围,向荥经小河子、张家山方向而去。红军撒走后,二十四军守城部队还紧闭城门达一月之久,连清溪三六九赶集,都不准进城摆摊,只在东门河坝头设市。红色记忆红军过宜东

  在市区假日广场一居民楼内,原《汉源县志》责任编辑,现年80多岁的陈登才讲起红军过宜东的情景,“当时我才14岁,家就住在宜东……”

  1935年6月1日,陈登才在化林坪目睹了当时红军攻占宜东的战事。

  “有一个叫海罗山的地方,是个土山包,既能防守,又能看到从三交城到宜东一直到三溪口的情况。”

  下午4点,枪声越来越近,陈登才知道红军打过三道桥了。下午5点,红军一个团到宜东后,并没有直入宜东,而是在泗坪布防。

  傍晚6点左右,天下起雨来,天色越来越暗。突然,山上响起枪声,驻守宜东的国民党军对四坪发起偷袭。不到半个小进,国民党军队就败下阵来,偷袭不成,仓皇而逃。

  6月3日,陈登才在化林坪观察了一天后,一个人回到家中,陈登才的父亲对他说红军指导员每天都到他们家搞宣传,让他们不要怕,红军是带领大家翻身闹革命的。红色遗存一个碉堡还完好无损地矗立在汉源县宜东镇的老街上,见证了当时红军到此的经过。

  在宜东街上,一些房子是当年苏维埃政权的办公地点。当地人刘树君说:“现在的小学就是当年苏维埃政权的办公地点。”

  根据《红军长征过四川》书中记载:“红军帮助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十个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宜东街上”。

  记者黄伟

  (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由刘树君、李锡东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