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新农人”点亮乡村振兴路

来源:
2025-03-21 09:28
浏览:
收藏 打印

王茂豪和村民一起挑选当归

□本报记者 吴丹

春耕时节,广袤的黎州大地麦田绿意盎然、梨花装扮乡野,生机勃勃。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乡村、回到家乡,引领技术革新、助力种植规模化,擦亮了本地农产品品牌,开拓市场新渠道……“新农人”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四川省第四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单,汉源县3名“新农人”上榜。这不仅展现了“新农人”对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值”起到的作用,更体现了该县在打造“新农人”专业队伍上所下的功夫。

看成效

“新农人”聚力产业提质增效

“李老师,最近疏果套袋好关键哟,麻烦你再给我们讲讲其中的要点。”3月19日,趁着天气转好,果农李青珍一行前往富林镇富塘村请教“枇杷专家”李万文。

“保证果子健壮,只保留3到4个优质果作为商品果,疏完果之后再进行病虫害防治,然后再套袋……”走进枇杷园里,李万文指着正待管护的枇杷,详细介绍管护小技巧。作为汉源县特聘农技员,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家都信他这个“新农人”。

据了解,“新农人”李万文开创的“泡沫网+果袋”技术,应用范围广,有效解决了汉源枇杷容易被冷空气伤花伤果影响品质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结合汉源枇杷的生长环境和风味特色,制定了详细的产地环境、种植采摘、产品分级等标准,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将标准推广到每一个种植户,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产业规范化发展。

“注重枇杷的管护,能让汉源枇杷高于市价6元/公斤左右销售,产业质效显著提升!”李万文说,如今不仅是富泉镇、晒经乡、小堡乡等地的枇杷种植技术得到了提升,甚至还有外县的果农组团来学习。

同样在“新农人”赛道找到自己位置的还有王茂豪。

“全国各地的药商朋友们,我们现在正在加工四川当归片……”打开短视频平台,王茂豪声情并茂地介绍着当归干货的制作,为观众带来生动直观的体验。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攀升,王茂豪的线上线下订单量显著增加,使得汉源当归不仅在国内热销,还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市场。

在汉源,像李万文、王茂豪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人才兴则农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近年来,汉源县以“新农人”试点建设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拓宽“引才链”、强化“培育链”、深化“服务链”,目前,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懂农业的“田秀才”、有技术的“土专家”等头雁“新农人”336名。

看举措

推动“新农人”聚智聚才

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高,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人力保障。为了让“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好谱写新的发展故事,汉源县通过下派一批聚“力”、外聘一批聚“智”、回引一批聚“能”,不仅选派了20名选调生、153名驻村干部到村任职,持续选聘38名民营企业家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发展顾问”,补充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后备力量280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还通过深化县校合作和“校联体”“医共体”建设,以及建立汉源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等形式,为“新农人”提供充足的保障。

深知“头雁”能发挥示范引领带头作用,汉源县搭建了“企业+专业合作社+村‘两委’班子”头雁培育机制,面向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7类群体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头雁技术能力。同时,依托9大现场教学基地,常态化组织专家团队进课堂、进田间。此外,出台《加快电商人才发展十二条措施》等配套激励政策,采取“培训、培养、孵化、输送”全链条培育模式,聘请专业教师、电商协会人才等20人作为外聘教师,开发短视频运营、直播运营等12门特色实用课程。创新“课堂+基地”“线上+线下”“理论+实战”模式,成功培育头部“三农”主播2名、乡村振兴助农主播28名、电商“种子”人才4000余名。

“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发挥‘新农人’党员带头作用,成立‘新农人’党支部,建立113人的‘新农人’党员台账,以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为抓手,通过开展点对点党员助农服务、现场指导和坝坝会等,构建‘政府+党员+农户’的三方协同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涵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汉源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在科技赋能方面,汉源县积极联合科研院所、院校教授,组建专家团队9个,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冷链物流等新技术,积极推广甜樱桃高效栽培技术,开展稻蒜轮作机械化种植,建设高标准花椒栽培管护示范基地,形成甜樱桃专利20余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10余个,推动花椒良种率超过95%。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6名乡村规划师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发展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推动“农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23.13%。

“新农人”为农村赋予鲜活生机,吹来理念新风的同时,也让黎州大地充满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