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 终一生 ——记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高压分公司变电二次运检一班班长岑林
岑林(左一)仔细核对变电站检修事项
人物名片:岑林,男,52岁,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现任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雅电集团)高压分公司变电二次运检一班班长。
工作以来,岑林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不倦的好学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突出的专业贡献,先后获评雅电集团安全先进个人、安全标兵、“雅电工匠”、劳动模范等称号。
心心在一艺 其艺必工
1995年,原雅安地区首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七盘变电站开工建设。参与变电站建设,是岑林电力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为了尽快掌握继电保护专业技能,年轻的他怀揣着对变电二次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总是随身携带笔记本和钢笔,每当遇到新问题或特殊设备运维检修的注意事项,他便一字一句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刚接触继电保护专业的他,有着无数个问号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每每遇到疑问和不解,不搞清楚绝不罢休。领导和同事对岑林总是“又爱又恨”。“岑林悟性很好,又很好学,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
工作间隙和休息中的他,总是在查看图纸、资料,或者是默绘着典
从入职到现在,岑林始终坚守在继电保护岗位上。从35千伏、110千伏再到220千伏,27年间,他参与了全市各大变电站的建设、验收与投运工作,见证了雅安电网由弱到强的蜕变。
他清楚地了解雅安各县区各变电站的地理位置、设备状态、接线特点和区域常见缺陷,以及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无论提到哪一种变电站、去到哪一座变电站,岑林都对站里的二次系统设备了如指掌。他的脑海里仿佛存放着一座雅安的“二次系统的移动设备库”,随时可以调用。根据运维人员的现场描述,他可以判断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在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时,他更是能够快速、准确地为现场作业人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意见。
在同事们眼里,
2012年,雅安首座“数字变电站”110千伏红星变电站开工建设。
面对智能变电站这一全新课题,岑林主动请缨,前往110千伏红星变电站施工现场学习。他通过查阅大量技术规范和厂家图纸资料,咨询兄弟单位及相关专家,对智能变电站建设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了解,
如今,全市已有13座智能变电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高效自动化供电网络初见成效。
心心在一职 其职必举
无论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6·1”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还是在“森林防火”、“抗旱保电”、“两会保电”、“高考保电”等各类保电抢险现场,岑林总是身先士卒,带队冲锋。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岑林紧急穿上工作服,带上试验仪器箱便奔赴石棉震区。当日21时,岑林到达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后,立即协助前线指挥部架起应急照明灯具,随后通宵不眠地开展220千伏新棉变电站主变消缺工作。
次日凌晨6时,岑林和同事们肩挑背扛试验仪器,到达110千伏西油房变电站后,又立即展开全站一、二次设备检查、试验。在急难险重的应急抢险和保供任务面前,岑林无畏道路中断、滑坡落石等次生灾害,在抢修救灾保供电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个人专业优势和专业精神,与同事们经过长达三十个小时奋战后,恢复了当地重要变电站的供电。
新时代的技能人才,不仅需要久久为功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传递薪火、创新突破。面对专业人才培养不易、成才不易的实际情况,岑林在倾心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他通过
岑林深知创新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他牵头建立了“青年充电站”创新工作室,带领青年员工提升技术技能、开展科技创新,鼓励青年员工多观察、勤思考、多创新,带领青年员工团队结合二次专业工作研发了许多具有实用性的成果。
一直以来,岑林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和初心,深耕一线、执着专一电网建设工作,在择一行、终一行中育“匠心”,在干一行、优一行中践“匠行”。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中坚守岗位、坚守好初心。”岑林说。
李中梅
本报记者 杨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