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下涅槃重生 教书育人再谱新篇——家门口的好学校系列报道之名山区第二中学
易址新建于国家4A级风景区蒙顶山麓的名山区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名山二中),总占地139亩,是原校园面积的2.4倍,所有建筑均按照国家抗震标准设计,建筑面积达40673平方米(4万多平方米),总投入2.39亿元。
灾后重建中,名山区教育重建项目共有63个,总投资4.09亿元。2.39亿元,占了名山区教育灾后重建一半资金,如此大手笔重建一所初级中学,足见名山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
天天向上阶梯和教学综合楼。
崭新的名山二中。
如公园般的学生休憩场所茶文化花园。
爱拼才会赢,图为一名学生在校园运动会中奋力拼搏。
丰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图为名二中舞蹈社团训练。
名二中学习型课堂教学。
名二中的机器人项目培训课。
环境优雅的名山二中校园全景。
教学设施一流
文化底蕴深厚
蒙顶山下,书香袅袅。14日,走进易址重建的名山二中新校园,“大气”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环顾四周,整个校园背靠茶文化圣山蒙顶山,面向名山新区,依山势成独特布局,托地貌成梯台之势,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犹如一颗镶嵌在蒙顶山下的明珠。一阶一台,一树一木,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远离闹市,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是教师发展、学子求学的乐园。
行走于校园间,无论是彬彬有礼的莘莘学子,还是每一条精心命名的校园道路,或是一面面饱含深意的文化墙,无不令人春风满面。
“艺馨楼(艺能馆),翔宇楼、蕙心楼(男女生宿舍),德广楼(教学综合楼),德行楼(台地教室),感恩堂(师生食堂),德砺楼(风雨操场)……经过重建,校园各项硬件设施都是一流的。”名山二中副校长梁韵晔介绍,校园的每一栋建筑,都倾注着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满腔热血,凝聚了名山教育最优质的资源。
地处蒙顶山下的独特区位,赋予了名山二中新校园特别的文化气质。初进校园,左前方便是如公园般打造的茗雅苑。青青茶树、漾漾碧波、亭台水榭、明艳春花……以“得山水之灵气,谱旷世之茶韵”为主题的茗雅苑,展示了名山作为“世界茶源”的特色文化,也是学校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文化阵地之一。
共有四阶的台地教室,依地形而建,是名山二中初一、初二年级课堂教学区域。站在操场最远处眺望,层次分明的台地教室犹如一艘正在航行的远洋舰,承载着广大二中学生驶向知识的海洋。
沿着117阶“天天向上”台阶拾阶而上,抬眼便可瞧见德广楼上“求是求新,至真至善”八个金色大字。
德广楼是初三年级的课堂教学区域,伴着读书声,终明了“攀登书山逐阶进步、求学之路天天向上”的寓意。
漫步校园,每一栋楼、每一条路、每一座庭院,都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大德园、艺馨楼、忠孝苑、育真路、凌云路……处处传递着浓郁的育人气息,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校园管理重引导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于细节处,可窥得名山二中学校管理的用心、贴心程度。
作为名山首屈一指的初级中学,名山二中现有学生2600余名,其中住校生1800余名。每晚晚自习结束后,该校每个班级都有大部分学生自觉留在座位上,等待部分学生离开后再离去。
这是为什么呢?
“下自习后,我们会让走读学生先行下课到校门统一乘公交车离校,让住校生等待十分钟后再回寝室。”梁韵晔说,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管理中存在一定难度,把下课时间分开,首先便于走读学生在放学后能快速离校,其次也便于对住校生进行管理。
在用餐时间的安排上,学校也有这样的“十分钟”规定。“校园食堂可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进行用餐,为了避免拥挤,我们根据初一、初二年级教室离食堂距离短的情况,通过引导初三学生晚十分钟用餐,校园用餐秩序一直井然有序。”
十分钟,可以解一道数学难题,可以背一首唐诗宋词,可以重温一日学习的重点……在快与慢、舍与得之间,既保证了高峰时间人员安全分流又使学校管理井然有序。
无形中,“等待”的十分钟,也变成了强化学习的黄金一刻,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彰显出校园管理者的智慧。
近年来,名山二中确定了“以校风建设为中心,以班子作风带教师作风,以教师作风促学生作风,以住校生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实行“部门负责,年级包干”的条块化管理模式,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在全校教职工中树立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不是为了约束,而是引导。”梁韵晔介绍,在内涵式发展改革中,学校更为注重以学生为本的自主管理。如果把学校育人工作看作一条直线,那么,文化建设就是这条直线的起点,自主管理就是这条直线的终点。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在名山二中,以年级、班级为单元,都在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立足学生“四充分原则”——让学生充分表现,充分展示,充分发展,充分享受,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我约束的快乐、进步成长的快乐、学业发展的快乐和人际交往的快乐。
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自己确定计划,自己选择方式,自己检查结果,自己总结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中,被人约束转变为自我约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也由此被调动。
展现学生自身价值
促进全面发展提升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唯分数论”终将成为历史。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里,孩子思维独立成长,性格初步确立,个性开始张扬。
在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当下,以分数评判人的标准已然被打破,个人的能力成长越发受到重视。在名山二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54个不同的兴趣社团成为学生学习之余,校园快乐生活的源泉。
每周二、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名山二中兴趣活动课。每到课时,54个不同的兴趣社团都将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翻阅54个兴趣社团名单,合唱、舞蹈、播音主持、乒乓、田径、篮球、健美操、手语与剪纸、足球、礼仪、动画设计、美术、国学、阅读朗诵、奥数、英语口语、计算机、劳动技术、科技创新、机器人制作、手工制作……涵盖“德、智、体、美、劳”发展各个方面。
“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张扬,使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一次次的社团实践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每期一次的汇报展示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彰显。
漫步于名山二中校园,悬挂于楼道、墙面、教室里的各种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剪纸作品……全部出自学生之手。通过一幅幅富有个性的作品,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果显而易见。
近年来,名山二中捷报频传。在参加各级机器人制作、科技创新等项目比赛中,每年都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励。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庆“五四”、庆“元旦”文艺晚会在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的同时,也在省、市艺术展演中收获诸多殊荣。
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名山二中的一大特色,而优秀的师资,优质的课堂教学则是学校传承百年的核心竞争力。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名山二中人深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改革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成败。”
自2012年起,名山二中在上海方略教育集团专家的引领下,努力开展学校内涵式发展工作,组织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参与管理者培训共270余人次;全员参与“学习型课堂”建设学习培训共1820余人次;派遣外出访学、交流80余人次。
几年来,学校干部、教师学习意识、改革意识明显增强,干部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管理更有序、更科学。通过建立学校文化和德育体系,在制订学校《章程》的基础上,校园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部门负责、年级包干”双线常规管理机制产生了良好效果;在建立适合学校实情的教学环节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结合学科、课型特点的二级模式;打造了一支理念先进、业务扎实的骨干教师团队,学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去年,名山二中初2016届毕业班参加全市组织的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再获可喜成绩,刷新历史成绩。
家长信任口碑好
再谱教育新篇章
去年8月,新学期开学在即,学生家长彭慧一度很迷茫。
“身边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刚上初中时就将他们送到成都、绵阳等地上学;虽然外市的教育有一定优势,可让孩子大老远求学,作为家长于心不忍。”彭慧说,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一家人焦头烂额,直至来二中校园参观体验后,一家人才一致同意让孩子留在名山上初中。
打动彭慧的,除了名山二中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更多的是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校园的环境清幽,一进来就感觉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彭慧坦言,校园四处,都能找寻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轨迹,感觉校园文化积淀深厚,是一个养眼、养身、养心的求知场所,相信孩子一定能在校园内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和彭慧一样,学生家长赵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将孩子送入名山二中求学。
“读书是个大事情,作为家长必须要为孩子的求学路尽好责,因此在选学校一事上非常慎重。”赵云说,为了给孩子选一所理想的中学,他们一家人四处考察,对比全市各县区同类中学后认为,名山二中无论管理、教学、升学情况等都很有优势。而且从老师朋友的推荐和左邻右舍的谈论中,对这所学校评价很高,所以很放心将孩子送入这所学校求学。
“‘德合自然,真育人生’是学校的文化主题,即以天地为学园,以自然和谐为理念,我们要求师生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真知识、真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名山二中校长赵士虎说,通过引导学生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师生形成崇高的品德、高远的志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师生未来一生,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精神家园”“文化乐园”。
筚路蓝缕,匆匆百年。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名山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百年历史传承,历重建涅槃而生,名山二中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来发展的春天,继续谱写教育新篇章。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