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研学旅游新高地 为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转载至《雅安日报》郭会 陈艺
·发展研学旅游是雅安推动文旅融合、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雅安拥有大熊猫、茶文化、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四大独特优势
·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服务升级打造研学旅游新高地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为雅安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主题研学。研学旅游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锚定发展坐标:研学旅游于雅安意义深远
在文旅融合迈向深度发展的新阶段,研学旅游凭借其“行走的课堂”这一独特属性,成为连接文化传承、生态教育、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纽带。大力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对雅安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发展研学旅游是推动文旅融合深化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全会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学旅游是文旅融合的深层次体现,能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方面,能创造消费新热点。研学旅游针对学生群体及其家庭,市场需求巨大且持续稳定,可带来显著“流量效应”,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消费,激活淡季旅游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能促进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研学旅游倒逼文旅产业从单纯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推动挖掘历史文化、科技科普、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工业遗产等特色资源,设计开发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优质研学产品和线路,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发展研学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研学旅游能够有效引导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乡村和特色区域流动。一方面,可盘活乡村资源。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非遗、田园风光是极佳的研学素材,发展乡村研学旅游可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可助推缩小区域差距。通过打造跨区域研学旅行线路,将不同县(区)的特色资源串联起来,实现客源互送、市场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市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发展研学旅游是彰显城市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扩大对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研学旅游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发展活力与良好生态环境的移动名片。一方面,可传播特色文化。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深度感知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和发展脉搏,成为城市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可促进交流互鉴。吸引国内外研学团队到来,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搭建了文化交流与青少年友谊的桥梁,有助于扩大我市的“朋友圈”,提升在更广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厚植资源优势:雅安研学旅游发展底气足
雅安发展研学旅游,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种类富集的资源宝库。这些资源为研学课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深度与厚度,在众多城市中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为研学旅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雅安拥有世界级的生态熊猫资源。这里是全球唯一实现大熊猫发现、保护、繁育、野化、放归完整历程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大熊猫故乡”。依托这一资源,雅安能够为研学团队提供近距离观察大熊猫生活习性、了解保护知识的绝佳机会。这种沉浸式研学体验,是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成为雅安研学旅游的一张“王牌”。
雅安拥有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资源。这里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都”之美誉。蒙顶山作为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记载清晰,文化遗存丰富。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可走进茶园学习茶树种植、体验采茶过程,进入茶叶加工厂了解加工工艺,还可参与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活动,深入感受茶文化内涵与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雅安拥有荡气回肠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在此留下光辉足迹。在研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参观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重走长征路等方式,深刻感悟长征艰辛和革命先辈崇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雅安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这里作为民族走廊,汉、彝、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为研学旅行增添多彩维度。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可走进民族村寨,与居民交流互动,学习民族语言,体验服饰制作,参与节日活动,品尝特色美食。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雅安研学旅游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2024年,全市统筹实施12个“大研学”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37亿元,投资完成率130.73%。目前,已评定省、市级研学基地44家,开发若干条精品研学线路,吸引了来自成都、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大量学生团队。然而,整体发展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制约了研学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发力:绘就雅安研学旅游新图景
面对挑战,需结合雅安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充分释放研学旅游发展潜力,为文旅融合注入新动力。
强化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加强组织领导,集成文旅、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政策资源,形成合力。建立研学旅游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创新投融资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民营企业投资运营研学基地和配套设施,对重点项目给予用地保障和税收优惠;建立评估督导机制,制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定期开展效果评价,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资源整合与价值提升机制。建立资源统筹管理平台,对全市研学旅游资源进行普查、登记和评估,构建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明确开发权限、使用规范和收益分配机制,解决资源碎片化问题;推进资源课程化改造,组织教育专家、教师和文旅规划师组成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学段开发系列化、标准化研学课程体系,重点打造“大熊猫生态研学”“茶文化体验研学”“红色教育研学”等核心品牌;创新资源利用模式,探索“资源+产业+教育”融合,推动研学基地与社区、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农房改造研学民宿,茶企开放生产线开展工业研学,文创企业开发教具和产品,形成资源全域利用、产业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构建多业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制定业态培育专项政策,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设立新业态发展专项资金,对“研学+科技”“研学+农业”“研学+文创”等融合项目给予启动支持;打造业态融合示范项目,重点推进“智慧研学”示范工程(建设AR、VR体验中心、数字研学教室)、“研学乡村”示范工程(开展研学主题村建设)、“工业研学”示范工程(支持藏茶厂、农产品加工企业开设透明工厂和体验工坊);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成立市研学旅游产业创新联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开展产品、模式和技术创新,举办创新设计大赛,推广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构建标准化智慧化的服务体系。制定研学旅游地方服务标准,实施服务品质认证制度,对达标机构授予标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研学导师培育计划”,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研学旅游专业方向,建立市、县两级培训体系,开展从业人员轮训;推进智慧服务建设,开发“雅安研学智慧云平台”,实现课程预约、线上学习、安全监控、评价反馈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站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起点,雅安应持续深耕研学旅游领域,以创新为笔、资源为墨、服务为纸,将研学旅游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文旅繁荣的“实景画”,为建设文化强市、生态强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书写新时代雅安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系雅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