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建立五种模式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

来源:
2010-08-10 17:10
浏览:
收藏 打印

   一是建立3+1”培养模式。由县级领导、专家担任“思想导师”,乡镇联村干部担任“实践导师”,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工作导师”。二是建立“倒挂职”轮训培养模式。分期分批安排大学生村干部到县级部门进行为期1-3个月的“倒挂职”轮训,目前已安排110名。三是建立“专刊”交流平台模式。设立《大学生村干部专刊》,报道大学生村干部优秀事迹,选登优秀工作总结、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等。四是建立联席会考核推荐模式。由县组织、人事等部门组成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联席会,2009年评选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12名、合格等次64名,4名大学生村干部受到省、市委组织部表彰。五是建立健全交心谈心模式。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干部的实际困难,全面补助相关政策,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公招考试,注重培养发展党员。(审签领导:徐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