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安走向国际 在雅安回归山林大熊猫与雅安的不了情

来源:
2012-10-11 10:13
浏览:
收藏 打印

  在雅安这片秀雅宁安的土地上,孕育着全球民众共同的宠儿——大熊猫。大熊猫这个古老而传奇的物种,给雅安带来了无数的光环和奇迹。

  大熊猫与雅安有着不解的情缘。一边是大熊猫走出雅安,走向国际,搭建起中外友谊的桥梁,另一边是大熊猫回归雅安山林,继续演绎着传奇。

  回雅安

  10年间四只大熊猫回归山林

  两只在雅安

  今(11)日,“淘淘”将在我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这是我国第二次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放归。

  其实,早在2003年7月,作为大熊猫科研保护事业的技术、理念引领者和行业旗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就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一期项目,迈出了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当时,卧龙人工繁育的大熊猫“祥祥”成为第一个实验个体。

  不幸的是,放归不到一年,“祥祥”的无线电接收信号便消失了,当工作人员找到“祥祥”时,它已经死亡,左侧腹部遭受了严重的钝性损伤。3个月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宣布,“祥祥”是与野生大熊猫在领地和食物争夺中,从高处摔下造成严重内伤致死。

  2005年8月8日,一只因迷路而误闯都江堰闹市区的大熊猫公主,在经过熊猫专家23天精心护理之后,在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池保护站平安回归大自然。为了让大家记住这只可爱的野生大熊猫,让更多的人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行动起来,国家林业局将其命名为“盛林一号”,意为“盛世兴林”。

  2011年5月8日,“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大型媒体采访活动进行至第四天,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盛林一号”在这里成功逃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劫,在野外生活得还不错。

  无独有偶,2009年3月26日,一只步履蹒跚的大熊猫,出现在甘孜州泸定县兴隆镇蒲麦地村农家菜地,被当时正在种豆子的村民发现。当天夜里,这只被大家取名为“泸欣”的大熊猫,被连夜接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救助。

  4月9日,在“泸欣”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后,研究中心对它实施了麻醉体检。体检结果表明,“泸欣”为雌性大熊猫,约5岁,已经成年,体重有60多公斤,因消化道感染,引起脱水严重,体力不支。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照料,“泸欣”全面恢复,行为能力正常。

  在吸取了“祥祥”放归的经验和教训后,经熊猫专家论证,决定对“泸欣”实施异地放归,并最终选择了我市石棉县境内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作为放归地。“泸欣”成为了全球首只异地野外放归的大熊猫。

  2009年4月29日,在众人的簇拥和护送下,“泸欣”重归山林。经过3年来连续不断的追踪监测,科研人员发现“泸欣”已经成功融入到了石棉大熊猫种群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新家。

  如今,小帅哥“淘淘”也将沿着姐姐“泸欣”的脚步,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走出去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先后从雅安调出166只大熊猫

  如今,说到大熊猫,人们就不得不想到雅安。因为,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命名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地区,是“熊猫首都·生态天堂”。

  在雅安,人们时常都能见到人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尤其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卧龙核桃坪基地尽毁,雅安碧峰峡基地安然无恙,一夕之间,雅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避难场所,雅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熊猫打造了繁衍生息的“诺亚方舟”。

  2010年6月,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重新启动因地震而暂停的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工作,“淘淘”的母亲“草草”也是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受孕并转移至卧龙的。

  将时间再往前推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从雅安调出的活体大熊猫达到了166只,24只大熊猫旅居美、英、日、德等国家,其中18只作为“国礼”由中国政府赠与友好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70年代,从雅安走出去的“玲玲”和“兴兴”作为“国礼”送给美国,为增进中美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8年以后,大熊猫“网网”“福妮”跨越南北半球远赴澳大利亚;大熊猫“比力”“仙女”带着祝福奔赴日本;大熊猫“阳光”“甜甜”带着期盼和友谊去到英国。今年9月5日,新加坡组织了庞大的迎亲团来到雅安,欢天喜地地将大熊猫“武杰”和“沪宝”迎回了新加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从雅安出发,跨出国门,带着家乡人的祝福开启了新的旅居生涯。

  首席记者 康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