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芦”回家——大熊猫“芦芦”的自述

来源:
2025-04-20 09:10
浏览:
收藏 打印

编前语

2025年3月22日,赠港大熊猫“盈盈”带着还没有名字的、半岁多的“龙凤胎”与香港游客见面。

4月4日,“盈盈”的父亲、“龙凤胎”的外公“芦芦”,因肠穿孔并发大量腹水与广泛肠坏死,致弥漫性腹腔感染,引发肾、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它的家乡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闭上了双眼,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高富华

1999年的夏天,我出生在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的大山中。

当年10月2日上午,妈妈出门觅食,我独自出门玩耍。不料碰上了漫天的雨雾,走着走着,我就迷失在了树林中,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寒冷,我又冷又饿,最终倒在了一棵大树下面。

就在我奄奄一息时,一位上山种树的村民发现了我。

这位村民叫方国权,他把我救了起来。

随后,他又把我抱回了家。

方国权和他的妻子对我很友善,怕我饿了,一会儿给我喝蜂蜜水,一会儿让我吃稀饭;怕我冷了,为我生火,整个屋子都暖乎乎的。他家的一只花猫也非常喜欢我,陪伴着我,和我一起玩耍。

没过多久,我就喜欢上了他们一家人,在他们家跑进跑出,玩得不亦乐乎。

晚上,方国权怕我在地上受冻,把我抱上床,让我跟他们在一张床上睡觉。

第二天上午,方国权和他的小舅子黄维康轮流抱着我,说是要把我送到救护站。山上的气温有点低,方国权还找了一张枕巾盖在我身上。

他们一口气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才把我送到了原中林乡林业站。林业站工作人员包车把我送到芦山县林业局。

当天晚上,芦山县林业局又派人把我送到200多公里外的阿坝州汶川县,那里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不仅有专职的大熊猫饲养人员,还有大熊猫医生。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生活得很愉快。

为了让人们记住我是在芦山县野外抢救回来的,他们为我取名“芦芦”。

从那时起,我不仅有了“芦芦”的大名,还拥有了一个永久不变的大熊猫谱系号“503”。

凭借着强大的野生大熊猫遗传基因和人们的悉心照料,我迅速健康地成长。

成年后,我成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种猫”,一再打破自己保持的大熊猫交配的世界纪录,让无数雌性大熊猫向我抛来绣球,我有着大熊猫“江湖一哥”的称号和“芦皇”的美誉。

一时间,我风头无两,“花见花开,猫见猫爱”。十多年过去了,在不知不觉间,我有了50多个子女,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芦氏家族”。

我的子女个个优秀。你们别以为我是在自夸,说出来吓你们一跳:

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的“盈盈”是我的女儿;漂洋过海在马来西亚的“福娃”、在澳大利亚的“福妮”是我的儿子和女儿;放归在“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基地”四川省石棉栗子坪的“淘淘”“八喜”,也是我的女儿……

芦山老家的亲人听说我的传奇故事后,在“中国熊猫奇遇大道”G351禾茂田园景区路口处,专门为我做了一组“芦芦回家——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欢迎您”的雕塑,向世人讲述我的故事。

光阴似箭,世界上的任何生物都敌不过生老病死,岁月在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我鼻梁上的黑毛也开始变白了,行动也开始迟缓起来。

年龄大了,我开始思念我的父母、我的家乡,还有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方国权等亲人。见我思乡心切,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把我从卧龙基地转移到了雅安碧峰峡基地。

回来以后,我特意了解了家乡的情况。原来芦山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共有7个乡镇,其中有5个乡镇曾救助过野生大熊猫。就在我出生的前些日子,还有一只野生大熊猫跑进县城“到此一游”,在苗圃地上睡了一晚。

我出生的地方太平镇钟灵村,更是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那里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地,还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把家园让给了我们,让我的同伴们在这里安然栖息。

于是,我想带着子女回到家乡芦山,找亲人聊聊,写写东西,给“芦氏家族”留本“家谱”,告诉世人——

我叫“芦芦”!

我是芦山大熊猫!

我的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