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护英魂 永远跟党走

来源:
2025-03-09 08:52
浏览:
收藏 打印

□李国良

1995年秋,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被搀扶着站在夹金山下。老人的目光随着山下蜿蜒盘旋的“红军小道”,慢慢没入那白雪覆盖的峰顶,久久没有挪移。

这是深感大限将至的冯元庭老人最后一次前往夹金山看望自己守护了大半辈子的雪山英魂。他要告诉战友们,他冯元庭没有离开他们,更没有愧对他们,现在他要归队了。他还要告诉战友们,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冯元庭的子孙将扛下守护之责,永远跟党走。

1996年1月,冯元庭离开人世,魂归夹金雪山。这位来自苍溪的老红军,兑现了他对战友们的承诺——生前忠诚守护,死后埋骨相伴。这就是来自红色战士的浪漫,让人仰慕,让人赞叹!

冯元庭,1909年3月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长征,先后两次翻越夹金山。1950年参加解放西康的战斗,第三次来到夹金山,并受命担任宝兴县委书记、县长等职,开始了对夹金山长达40多年的守护和建设。

建设,对于红军战士来说,没有什么可退缩的,只需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可是守护呢?冯元庭就特别地细致用心了。

他待人宽厚,治家却很严。

妻儿因他参加红军长期遭受欺凌迫害,身体状况极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地处偏远乡村,健康状况也没多大改善。但冯元庭从没考虑过接家人到身边生活,或给当地政府打招呼、提要求,反倒是在回家探亲的时候给儿子儿媳做工作讲道理,督促他们不要忘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儿子儿媳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但却挡不住病魔的侵袭,扔下年仅9岁的孩子相继离开了人世。

被迫跟随爷爷生活的冯锡友还没从痛失双亲的悲伤中走出来,就被要求参加家庭会议。会议很短,就是爷爷重申三大家规:不能忘本,不准攀比,禁止占公家便宜。冯锡友望着眼前狭窄的房屋、简陋的家具,第一次感受到家规沉甸甸的分量。

当盼了一年的新衣却最终穿在孤儿院孩子的身上,当等了大半年的红军院却最后变成县城街道的混凝土路面,当终于明白家里总吃不饱的原因是自己没有城市的口粮,当下乡的姐姐的大学梦被爷爷的一句话否决,当参军的自己可以实现的汽车兵梦想被爷爷的一封信扼杀,当一次次能够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被爷爷执着坚守的意志所击溃和瓦解……作为嫡孙的冯锡友从情感和认知上完成了从伤心、不解到理解、崇敬的巨大转变;脆弱的心灵也变得格外坚韧强大。

他读懂了爷爷眼中的期盼、心中的挂牵,从此躁动的心归于宁静,高大巍峨的夹金雪山也在心中扎下了根,长出了枝叶,伸展出蓬勃的精神力量。

看着孙儿的变化和成长,爷爷感到特别欣慰。在最后一次登临夹金山时,爷爷袒露了心声:几十年来,我之所以对你们严厉到不近人情,就是怕自己忘了本,怕你们养成贪图享乐的恶习,对不起党的培养,对不起牺牲在长征路上、雪山途中无数的战友兄弟。几十年来,我从没有动过离开宝兴的念头,就是想要陪着他们,守护着他们。今天,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我们冯家世代护英魂,永远跟党走。

“不忘本,不唯利,知敬畏,求上进,子孙后代永远跟党走。”这就是冯元庭留给子孙的家训,也是他后半生40多年执着践行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红色家风的熏陶下,冯锡友不仅以身作则传承家规家训,还带领全家开启了别样的守护之旅。

站在爷爷长征期间亲手刻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救穷人”字样的石碑前,他像爷爷一样,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他收集了大量文稿、史料,组织创作纪实文学《最忆夹金山》和国画绘本《雪山魂》。

他参与访谈节目,以《魂系夹金》为题讲述了爷爷一生的牵挂。

他不断开发党课素材,为市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等单位上党课,引导干部群众永远跟党走。

……

如今,他的小孙子也能清晰讲述红军的故事。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子孙后代都能感受红色的温度,汲取信仰的力量!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汪小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