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机遇 促进大发展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写在雨城区四届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来源:
2014-03-03 10:18
浏览:
收藏 打印

雨城区合江镇塘坝新村

川滇藏物流园区

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水景家园小区

即将竣工的雨城区对岩镇坎坡大桥

  2013年,是雨城区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4·20”芦山强烈地震,雨城区遭受空前重创。大灾难、大考验,雨城人民战胜了空前的灾难,在凝心聚力中攻坚克难,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抗御大灾经受考验

  抗震救灾高效平稳。“4·20”芦山强烈地震后,雨城区8小时内成功解救7名被掩埋群众;收治地震伤病员1.5万余人次,妥善转移群众7.8万余人次;24小时内恢复水、电、气供应,成功抗击“7·8”特大洪灾、“6·18”山洪泥石流,实现山洪、地质灾害“零伤亡”;各级干部、民兵预备役、政法干警24小时轮班在岗、巡逻值守,23支群众工作组、102支志愿团队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心理辅导;救灾款物及时、有序、公开发放;乡镇、部门政务微博全开通,地震期间全区无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涉灾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负面新闻。

  科学规划绘就蓝图。雨城区坚持科学制定重建规划,已纳入重建总体规划项目373个,总投资110亿元。形成对岩“产城一体”、多营“统筹城乡”和上里、中里、碧峰峡“幸福美丽乡村”省级示范区以及32个“产村一体”新村示范点的点、线、面重建思路。

  灾后重建掀起热潮。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雨城区创新业主联动、专业联动、部门联动、纪律联动、法律联动、社会联动“六联动”、片区监理农房重建机制,率先实现特困户安置入住,32个集中安置点全面开工,散户开工率达100%。及时足额兑现农房重建补助9746.5万元,发放农房重建担保贴息贷款1.2亿元。“阳光、依法、公平、和谐、惠民”开展征地搬迁,近700名干部夜以继日扎根一线,完成征地467.2亩,搬迁面积39.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4处、3.9万平方米。全区开工项目82个,完工项目21个,完成投资12.2亿元。震后首批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达7.1亿元。“暖冬行动”扎实开展,“新生活进万家”行动深入人心,灾区群众就业创业、自救自助能力有效提升,实现了大灾之年增收创收。

  援建合作全面拓展。截至目前,绵阳市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积极推进援建雨城区工作,投资4930万元的7个“交钥匙”项目快速推进,中里新二桥开工建设。“雨城·绵阳投资推介会”上集中签约产业、教育、地产等项目12个、总投资达18.6亿元。

  “五个雨城”取得实效

  开放雨城活力涌现。一年来,雨城区不断加大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对外形象,电影《雨城故事》、歌曲《雨城情》、版画《茶马古道》、雕塑《万众一心》等一批外宣精品开花结果;“藏茶节”等“品牌效应”持续提升;“结好友城”总数达19个;川滇藏商贸物流园区初具规模,成功引进3个投资上亿元项目,雅乐高速建成通车,成雅铁路、雅康高速启动建设,为开放雨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力雨城后劲倍增。雨城区一手抓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年GDP实现约119亿元,同比增长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亿元。LED节能照明、九龙水库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四增工程”成效显著,建成4个万亩亿元示范区,跻身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60元,同比增收额位居全省盆周山区前列。碧峰峡创5A景区、金凤山创4A景区工作全面启动。成功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行列,新增同茂羽绒“哈赤”牌“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

  绿色雨城活力彰显。在推进绿色雨城建设中,雨城区成功申报“雅鱼”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荣获“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称号。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新增有机农产品基地2260亩、“三品”认证10个。30余类竹编制品销往全省各地,全年林业总产值达28.9亿元。

  智慧雨城区域领先。一年来,雨城区大力实施智慧雨城建设,全媒体新闻中心顺利组建,雨城网络电视台开播运行。OA办公系统延伸至部门、乡镇和社区,实现移动智能办公。区域医疗协同系统建成运行,三级卫生机构信息互联共享。181个城区网格实现动态服务管理,119个“村村响”数字广播投入使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成功搭建,禾兴园农业科技管控系统与川农大物联网实现远程互动。

  和谐雨城惠及民生。2013年,雨城区积极推进和谐雨城建设,书香雨城大讲台、魅力雨城大舞台、绚烂雨城大展台“三大台”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影响力持续提升,雨城“快闪”、庙会等活动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98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新农合参合率达99.5%。药品零差价销售让利群众433万元,大调解格局不断深化。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013年,雨城区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教育拓展深化,“书香雨城大讲台”、“书记讲座”、“出课堂、进现场”等学习载体推陈出新,“火线课堂”、“短信课堂”、“棚户教室”等成为基层党员学习新阵地,“千名重建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不断夯实和牢固基层组织,“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丽新雨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汇聚共识,“双网合一”、党员干部“双报到”成为基层党建新载体。“党员进工地、重建我最行”示范活动深入开展,15个临时党支部、21个党员先锋岗服务住房重建。“村企联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创新试点,村级活动室“造血”功能有效提升,圆满完成第九届村(社区)组织换届。汉碑路社区被评为全省示范服务性社区党组织。

  同时,作风新规有力落实。“优作风、强素质、提效能、促发展”主体实践活动成效明显,干部大“家访”等为民务实清廉等活动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清理腾退办公用房1833.8平方米,63个单位实现公务卡消费结算,“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0%。廉政建设巩固加强,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健全,2013年立案查处违纪违规案件31件,挽回集体损失95万元,为53名干部澄清是非。

  展望2014年,雨城区将立足于抓住大机遇、深化大改革、促进大发展,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为目标,区域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全区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突破性进展,纳入规划实施的373个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48亿元;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受灾群众全部搬新家、住新房。

  “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散户农房重建,望鱼陡滩、上里庙圷、合江塘坝等8个新村聚居点和109户农村建房困难户实现搬新家;7月20日前,其余新村聚居点实现搬新家;年底前全面完成10065户农房重建。千方百计加快项目进度,每月开工一批、完工一批。”面对机遇与挑战,雨城区委书记衡彤充满信心地说,2014年,雨城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按照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战略部署和市委“生态文明示范”的战略路径,牢牢把握重建强实力、改革添动力、生态挖潜力、民生聚合力、党建提能力的“五个基本原则”,紧紧围绕“一年重点突破、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力争小康”的重建目标,始终坚持“五个雨城”主攻方向,全力实施后发追赶跨越,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示范,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记者宋丹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