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时间过半,雅安住建系统民生实事全速兑现 从“民生清单”到“幸福账单”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实习生 杨本璐
改造完成后的雨城区滨江花园小区
粉刷滚筒在老旧墙面上涂抹新色,“银杏灰”的智能充电桩在青砖灰瓦间悄然伫立,灰白瓷砖在城镇公厕建筑表面折射晨光,玻璃轿厢于红砖楼宇外垂直生长……这些生长在城市褶皱里的更新印记,正以毫米级的精度重绘着我们的生活图谱。民生实事项目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
今年上半年以来,雅安住建系统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位统筹推进、部门协同发力,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必答题”,民生实事项目高效推进。
按照省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5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80部、更新老旧住宅电梯9部任务,目前已开工改造38个、开工率69.1%,增设68部、完成率85%,更新9部、完成率100%,26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建成1416个、完成率54%,9座城镇公厕全部开工,基本完工6座。省市民生实事任务均超时序推进,实现“双过半”目标。数万群众的居住环境与生活便利性获得切实提升。
改造提速:1052个老旧小区蝶变焕新
8月1日傍晚,夕阳为雨城区滨江花园小区披上金色的外衣。居民赵云坐在小区凉亭里,轻摇蒲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坑洼的路面平整了,新增了凉亭和花台,环境越来越好。”这处建成于2002年的小区,曾因管网老化、排水不畅、路面破损等问题,影响220户居民生活。如今,重焕新颜的小区让居民频频点赞。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类似的“蝶变”在中心城区多点开花:青江小区告别了40多年的雨污管网杂乱困扰,平整的柏油路和生机盎然的绿植让老邻居惊喜;川航小区新增了停车位、硬化了路面、点亮了新路灯……这背后是雅安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强力推进:全市1113个纳入中央财政补助改造范围的老旧小区中,1052个已完成改造,61个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待全部完工,将惠及7万余户、约21万名群众。 同时,省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5个任务,已开工38个,开工率69.1%;增设既有住宅电梯80部任务,已完成68部,完成率85%;更新老旧住宅电梯9部任务,已完成100%。
端口织网:1416个智能充电端口扎根社区
7月31日清晨,市区临江雅廊小区内,“银杏灰”釉面的智能充电桩正将能量注入电动自行车。居民黄鑫扫码即充:“现在方便多了。”这安全便捷的一幕,源于雅安市将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建设列为2025年20件市定民生实事之一,计划投入52万元财政资金,于11月底前在全市9县(区)建成2600个端口。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消防、供电、设计专家深入小区科学选址,四级联动倾听民意,坚持“应建则建、能建尽建”:在空间有限的小区,见缝插针设置简易充电桩;在条件允许的小区,建成遮风挡雨、安全通风的半封闭式充电车棚。这些集过载保护、智能断电、防水防雷、24小时监控于一体的安全充电端口,正悄然消除“飞线”隐患,其灰调美学设计也与传统社区风貌相得益彰。
目前,这项工程进展迅速,全市已建成充电端口1416个,完成率54%,超时序进度。办好民生实事是要解群众之所难。而今,整洁美观的“便民驿站”取代了昔日的杂乱车棚,赢得居民广泛点赞。
从居住环境的蝶变到生活细节的升级,民生实事的推进如同细密的针脚,将城市的温度缝进百姓日常。城镇公厕的新建与翻新,既有住宅电梯的增设……正是这张民生网络中温暖的节点。其实,每一处“不经意”的细节,背后都饱含着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不懈努力。上半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雅安住建领域民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实在在的成效正在加速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幸福的成色,必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的新征程中,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乘风而至,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群众的心,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期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