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低保的自考生

来源:
2010-11-02 10:24
浏览:
收藏 打印

  10月24日,记者在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雅安考场上见到了一个特殊的考生,他头发花白,身材干瘦,视力极差。一打听,他叫杨宗均,家住芦山县太平镇春光村,现年47岁。10月28日,记者来到了他家,竟然发现他是一个——

  杨宗均的家在山坡上,记者走在他身后,发现他穿的是泛黄的白风衣,青布裤子上有两个大大的补丁,沾满稀泥的裤管扎在旧袜子里。

  一路爬坡,虽然路面有些湿滑,由于是水泥路面,并不难走。杨宗均不时回头叮嘱小心。很快,眼前出现了一间破旧不堪的木板房。杨宗均说,这就是他的家。一张床,一个旧书架和一张堆满杂物的桌子,这就是主人的全部家当。一只花白的小猫在门槛上跳上跳下,孤独而又寂寥。

  自学法律心存伸张正义愿望

  这个简陋的家,也是杨宗均的“家里蹲”大学校园,他考过了法律专业的12门课程,离毕业还有两门功课,梦寐以求的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眼看就要到手了。

  1963年,杨宗均出生在太平镇春光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他排行老三,前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后面有一个弟弟。他的继母是个知事明理的女人,不但没有反对他读书,相反非常支持,自己包揽下所有农活,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看书。提起从前的读书时光,杨宗均还历历在目,“记得在太平中学读高中时,路又远,下了雨更难走,我身体一直都不好,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就一路跑着上学,晚上很晚才回家。就因为身体不好,冬天住校,其他时候都是走读的。”

  尽管学习刻苦努力,但是杨宗均的高考还是以失败告终。没有钱复读,所以他的读书生涯从此划上了句号。“那个时候当然是不甘心的,但是没有办法嘛。”

  后来,杨宗均的双眼患上了白内障,右眼尤其严重,不仅有白内障,还有结膜炎,导致睑球粘连和角膜混浊。2002年,杨宗均做了手术,由于右眼病情复杂,手术后病情恶化,导致右眼失明。看书、生活、劳动都只能靠左眼。

  身体残了,更激起了杨宗均对读书的强烈渴望。他先是参加“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习,由于忙于农活,未能通过考试。后来,父母相继过世,大哥也因为肺癌去世了,而杨宗均因为家贫体弱,一直没有结婚。1998年9月,读书梦又浮现出来,一个人守着破旧的老木屋,他开始了自学之旅。

  那几年,杨宗均捡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后来,他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平时遇上邻里纠纷,他总能迅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做调解。2004年,了解到报考自学考试的程序后,杨宗均揣上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报考了法律专业自学考试。选择报考法律专业,除了对法律本身很感兴趣以外,杨宗均觉得自己有“伸张正义的愿望”。

  通过自考感受人生意义

  “我不抽烟打牌喝酒,也不看电视,省下来的钱和时间,我都用来买书看书了。”他一个人种着2亩土地,农忙时节,他也把书拿到地里,做农活累了,休息的空隙就坐在田埂上看书,而且为了看书学习,他放弃种植水稻,宁愿自己少吃点也要多看看书。不仅如此,自从参加了自学考试后,邻居偶尔找他闲聊,要是时间稍微久了点还不走,他心里都非常着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杨宗均第一次报考的两门科目都通过了。杨宗均说,他的考试征途并非一帆风顺。《民法学》考了5次才通过,《中国法制史》考了4次才通过。对于自己越来越差的记忆力,杨宗均非常着急,他想来想去,决定要给自己找个老师辅导一下。偶然在一张招生咨询图上得知川农大有法律系,他多次步行到川农大,终于得到了川农大法律系教授杨世义的悉心指导,并给他提供了一些复习资料。杨宗均顺利地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的考试。

  现年47岁的杨宗均在6年里先后通过了12门科目的考试,目前只剩《经济法概论》和《国际法》2门科目。杨宗均体弱多病又带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他的考试费用,以前是卖粮食、现在是弟弟帮助和农村“低保”补助。他说,吃的东西能省就省,但是买书是千万不能省的,考试需要钱,尤其是像他这样一科要考多次的人。第一次参加考试时,杨宗均提着一个蛇皮口袋,监考老师还这样问他:“你是来搞啥子的哦?”杨宗均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不怕被人笑话。”

  开始,杨宗均的弟弟也反对,说他这么大岁数了,就是学出来也找不到工作。后来,看到执拗的哥哥竟然通过了那么多的考试科目,身为小学教师的弟弟杨宗伟虽然嘴上没有赞成,但是却帮着哥哥报名交报名费。杨宗伟认为,对哥哥来说,读书考试充实了他的生活,让他感受到人生的意义,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自考学习,使他增加了不少社会阅历,提高了他的沟通交流能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实习生高艳高欢记者周琦熊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