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神秘并不遥远
在很多人眼里,雅安遥远而又神秘,所以这里成了传教士、科学家、探险家的乐园。
戴维·大熊猫
--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从明代到近代,西方有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的目的是让中国人信仰上帝。自从中世纪起,西方基督教界就传说,在东方有一位聂斯托里派的伟大长者统治着一个富庶强大的 王国。
寻找这一王国,期望在东方发现一个基督教的新世界,成为许多传教士执着不舍的梦想。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蜂拥而来,他们来到了中国西南的大山区,他们一直相信那里有着 无数的羊群等待他们去放牧,在他们看来,如果让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上帝,可能就是基督教最为伟大的胜利了。
"蜜蜂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这是历史学者余三乐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众神聚会在山谷中。"在这庞大的队伍中,其中很多人都是饱学之士,为"西学东渐"做出巨 大贡献。传教士主观愿望是传播教义,但他们在客观上为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体系的建立贡献良多,阿尔芒·戴维就是杰出的代表。
1869年的早春二月,阿尔芒·戴维从成都来到雅安宝兴县邓池沟担任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神甫。"但愿这块陌生而神秘的土地,能给我带来惊喜。"阿尔芒·戴维当时说。果 然,1869年的3月11日,阿尔芒·戴维在一户姓李的猎人家里,看到了一张"从来没见过的黑白兽皮",当地人称这种动物为"黑白熊"。两个月后,阿尔芒·戴维得到一只活 的黑白熊,这只大熊猫死后被制成标本,送到巴黎,一个惊人的发现随之震撼了世界。
阿尔芒·戴维在邓池沟天主教堂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具大熊猫标本。同时他在夹金山发现并命名了69种动植物,其中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珙桐树、大叶杜鹃、报春花等。
阿尔芒·戴维神甫对生物界的研究十分广泛,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看看人家如何"割漆树";在散步的途中还会拐个弯去考察山里的铜矿,他给法国好友寄回去了"一种用来保 存鱼的中国酒"……至今在邓池沟还还流传着阿尔芒·戴维烧石头取宝的故事。阿尔芒·戴维回国后,他写下了《戴维日记》和《戴维植物志》。
威尔逊·中国鸽子树
--打开中国园林之门
在《戴维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这种猴色泽金黄而可爱,身体健壮,四肢肌肉特别发达。面部奇异,鼻孔朝天……长期栖息在最高雪山的树林中。"金丝猴和大熊猫一样, 都是中国特有的物种,而且它们都拥有高贵优雅的气质,阿尔芒·戴维神甫赞美它们是"中国艺术中的神,是令人推崇的理想的产物"。
戴维发现大熊猫的路线,在西方人眼里成了一条"神秘之旅",于是,后人纷至沓来,威尔逊、方苏雅也先后到了雅安。
阿尔芒·戴维带回欧洲的植物标本,使西方人认识到在西川高山峡谷中还蕴藏着大量奇丽的花木资源。在西方人看来,整个中国西部就像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初春时节,当大地还 在千里冰封,报春、迎春和木兰花便冒着寒风在雪地中怒放;夏日的杜鹃、蔷薇、赤芍、百合、毛茛和绿绒蒿花,把河谷、原野装扮成一片花的海洋;秋天的菊花迎风盛开,而高山草 甸上的龙胆花,将高原湿地变成像一片片薄雾般的淡蓝色池塘;隆冬季节,腊梅傲霜绽放,艳丽的山茶花又盛开在溪畔和路旁。
当时哈佛大学的植物学家沙坚德教授认为:"很明显,世界上没有哪里像中国西部那样,能有那么多的适合于温带气候的城市公园和花园的新植物"。于是在1897年的时候, 他建议英国著名的维彻公司派人到那些地方收集新植物的种苗,
众多的观赏植物中,珙桐颇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味。这种花苞片成对像鸽子展翅的漂亮观赏树木标本,阿尔芒·戴维在宝兴县采集后制作成了标本,因为它不但有很高的 观赏价值,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阿尔芒·戴维还特地在其编写的有关这种植物的著作中配上了一幅漂亮的彩图,因为花苞片的形状,珙桐被美称为"鸽子 树"(dovetree)或"手帕树"。可能是这种树的描述和他那幅漂亮的插图引起了商人的注意,维彻公司才产生了引种的念头。
30年后的1899年,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逊由维彻花木公司派出来到中国的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在四川,他沿大渡河大峡谷从乐山进入雅安境内,先后到了汉源、荥 经、天全、宝兴等地,今天风靡一时的宝兴"四月桂花"就是他发现并命名的"短丝木犀"。威尔逊不负重望,1899年至1911年,威尔逊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他收集 了4700种植物,65000多份植物标本,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被西方人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李奇·花蝴蝶
--崇山峻岭中的"蝴蝶王国"
除了阿尔芒·戴维、威尔逊外,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很早就开始对邛崃山系的生物进行研究,并到实地考察搜集有关物种,除了法国的阿尔芒·戴维、英国的威尔逊外,美国 的李奇也迷上了雅安。19世纪中叶,一些探险家开始到四川零星进行蝴蝶标本收集,1892-1894年,美国蝴蝶专家李奇为采集蝴蝶标本率领一支考察队逆长江而上,在雅安 的天全、宝兴和甘孜的康定等地考察,这是最为系统的一次,采集到了大批的蝴蝶标本,后来他所著《中国·日本·朝鲜的蝴蝶》一书,记录了近600种中国蝴蝶的种类,其中大部 分来自四川(多达410多种)。中国蝴蝶的面貌初次为世界所知,就是从四川开始的。可惜的是,在此之后的近百年间,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除了一些零星的调查外,这块蝴蝶类 资源的宝地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相关的报道只散见于西方各国的报刊、杂志上。从那时起,世人开始知晓,四川那些崇山峻岭里,有一个神秘而遥远的"蝴蝶王国"。
方苏雅·茶马古道
--见证中国百年沧桑
也就是1899年,一个法国人也来到了雅安,他叫方苏雅。
公元1899年10月,一个42岁的法国人,带着7部相机和大量玻璃干片(1885年才问世)、历时11个月后终于抵达了当时的云南府城--昆明。方苏雅任驻云南府 (今昆明)名誉总领事兼法国驻云南铁路委员会代表,修建滇越铁路是他的重要使命之一。为考察从云南到四川能否修建川滇铁路,方苏雅从云南到了四川,他的考察结论是川滇之间 地形复杂,无法修建铁路。
然而他在考察过程中,惊讶地发现了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
方苏雅由昆明经楚雄,从元谋沿金沙江而上,进入大小凉山,穿泸定桥至康定,再至川藏交界处返回雅安,经成都、乐山到重庆,拍摄了沿途见闻,当地的彝族和藏族,以及人背 马驮茶叶、马帮等照片,这批百年老照片,见证了背夫行进在从雅安起点的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艰辛和历史。
串串足迹雅安花开世界
阿尔芒·戴维1869年在穆坪(今雅安市宝兴县)发现大熊猫,已是耳熟能详的事件。正是戴维,当年在宝兴不仅制作了世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带回法国,还在这片神奇的 土地上,采集到了大量珍稀植物带回欧洲大陆。
如今,叩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门,戴维当年带回法国的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大叶报春花等模式标本,静静地为世人讲述着雅安这片土地的神秘。人们仿佛还能听到 戴维当年对树上竟能飘飞着美丽"鸽子"的精彩描述。
正是戴维的"神秘之旅",让欧洲人对雅安这片神秘的土地无比着迷。18世纪80年代起,欧洲大陆掀起的向往中国西部、寻找珍稀植物的热潮,正是与戴维的不菲收获和美丽 描述有关:在宝兴邓池沟教堂担任第四任神甫的6年间,戴维发现了33种哺乳动物新种、37种鸟类新种,发现了包括"植物活化石"珙桐在内的110余种高等植物新种。
然而,戴维带回法国的,仅是珙桐等植物的标本。能不能找些种子,在欧洲栽培?让东方神秘的植物花开欧洲?这让西方园林公司老板心动不已。因为他们看到珙桐极具观赏价值 和经济前景,也争相派出采集人员来华……
于是,一个又一个怀揣《戴维植物志》的异国人身影,行走在雅安的山林间,他们最初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珙桐种子。
据郑万钧教授考证,法国王子奥尔良·D·亨利,1889年开始了他横穿西伯利亚到西藏的旅行。1890年,他从康定出发来到了雅安,途经今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等地。亨 利王子历时几年的行走不虚此行,在雅安"采集到了许多有趣的植物标本"。
亨利王子此行,虽然收获颇丰,可却与珙桐种子擦肩而过。真正使珙桐在欧洲"安下家"的,还是法国传教士法戈斯和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 长)。
1897年,法戈斯将千辛万苦采集到的37枚珙桐种子送回法国栽种,但只有一枚发了芽。在异国的土地上,仅有的一颗小芽却奇迹般地生长良好,并于1906年开出了花。
1899年,威尔逊第一次到中国的目的,就是准备到穆坪(今四川雅安宝兴)采集珙桐的种子。其后几年,在他四次"寻找"之旅中,他还踏上了荥经、汉源、石棉的土地。
威尔逊在1903年、1904年,先后多次给派遣他来华的英国维奇花木公司寄去珙桐种子。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小种子,在英国土地上也顺利开了花结了果。他引种的珙桐、百 合、川滇木兰、短丝木犀等是当今风行世界的著名观赏植物。
如今,威尔逊被冠以"20世纪初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的美誉,是西方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一位最成功的植物涉猎者"、"打开中 国西部花园之人"。
"绿色熊猫"珙桐,在英、法引种成功的消息一出,更成为一剂强力催化剂,寻找珙桐种子的队伍更加壮大起来。
继欧洲大陆引种珙桐成功后,象征和平的"中国鸽子""飞"到美洲,得归功于我国著名树木学家、金陵大学(当时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是今南京大学 的前身之一)教授陈崃。郑万钧考证:1928年陈崃教授考察了宝兴的森林,成功为美国的植物园采集到了珙桐种子。同年,受中科院生物研究所派遣,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四川大 学教授方文培在宝兴、天全等地,采集到了大量重要植物标本。这批标本后来被送到了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
眼下,生物学界认同这样一个观点:约在100万年前,地球上植被十分丰富,珙桐及其家族曾繁荣一时,但在第四纪冰川侵袭后,许多植物惨遭灭绝。中国西南部高山大川众 多,成了各种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处于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雅安,在偏僻的山区幸存下来珙桐这样的古老植物,当然就不足为奇。
"欧洲北温带的气候,刚好适宜雅安海拔1800米以上的珍稀植物生长。因此,珙桐、高山杜鹃、报春花等,如今被欧洲人大量引种的珍稀花卉,反而在我们低纬度、低海拔的 市区难以成活。100年来,究竟有多少欧洲人来华带走了多少珍稀植物标本、种子难以统计。也没有谁能准确说出究竟有多少原产雅安植物如今在妆点着欧洲大陆。但可以肯定的 是,欧洲今天大部分的植物资源得益于在包括雅安在内的中国西部的多年收集。单是威尔逊一人,12年时间里就在中国西部收集了4700种植物,65000多份植物标本,并将 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胡超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