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林:与茶共舞30年

来源:
2008-10-08 09:17
浏览:
收藏 打印

  今年4月,李国林从雨城区农业局退休了。退休前,他是雨城区唯一一位茶叶推广研究员,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他都有深入的研究。退休后,许多茶厂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如今的他已经出任某茶厂的高级顾问,依然没有离开相伴30年的茶。

  最关键的三年:

  对藏茶的感情在摸索中加深

  李国林称,组建雅安市茶厂的三年,是他人生最为关键的三年。

  1984年初,李国林从西藏归来不久,一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他手上——组建雅安市茶厂。因为当时他所在的单位内没有懂茶的技术人员,只有李国林学的是茶学专业。于是,李国林成为雅安市茶厂的第一任厂长。

  但是,李国林也只有理论知识啊。他想到别的厂去考察学习,但是当时茶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制作工艺为各大茶厂视若珍宝,没有人愿意拿出来让别人学习。屡次吃了闭门羹之后,李国林一气之下,首先在自己的厂里建起了实验室。

  在实验室,李国林首先把各种茶叶的养分检测出来,再加以拼配,然后,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配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真的一点一点琢磨出了藏茶生产的拼配方法与比例。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李国林本着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经验,全厂的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这段经历对李国林来说弥足珍贵,是他对藏茶制作工艺研究的开始,同时,也让他与藏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茶叶的种植可以按理论来,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最关键的就是病虫防治。但茶叶加工不一样,如果只按理论来,就行不通的,必须靠实践。”

  厂里生产正常开展以后,李国林并没有轻松下来,因为销售的问题又摆在眼前了。有一次,藏区经销商反映,购买的三车茶叶发霉了。听到这一消息后,李国林的反应透着精明:他马上准备了三车茶叶运送进藏,并告诉对方,如果茶叶发霉是茶厂本身的问题,那么这次送去的三车茶叶就作为赔偿,如果不是,那么对方必须再将这三车茶叶买下。

  李国林跟着运送车辆一起进了藏区,发现茶叶是在运送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当淋雨发霉,责任不在茶厂,于是,对方再次买下了这三车茶叶。

  最有价值的经验:

  在雪域高原上生产名茶

  因为茶,李国林先后多次进藏。“至少有10次了吧。”李国林回忆说。

  第一次进藏时,他是参与西藏茶叶资源野外调查。野外调查非常艰苦,且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但是,李国林等五人冒着危险完成了调查,最后发现藏东南河谷地区是西藏为数不多适宜种茶的地方。在李国林看来,这次调查给了他了解西藏的机会,也深刻领悟到藏族人民对藏茶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藏茶的关注。

  1994年5月,因各种缘由,李国林再次进藏参加调研西藏易贡茶厂改扩建项目,并编写了一份可行性报道和实施报告。次年2月,西藏易贡茶厂负责人两次前往雅安,邀请李国林去做技术指导。被对方的真诚所感动,李国林同意进藏,单位也同意放人了。

  到了西藏易贡茶厂以后,按对方要求,李国林首先教工人如何做名茶。从理论知识开始,再到手工操作,李国林告诉工人,做茶要手持眼看,凭着感观认识去领会。那一年,西藏易贡茶厂第一次做出了质量过硬的250公斤名茶:直条型的叫雪域银针,卷曲型的叫易贡云雾,在雪域高原上创下了名茶风。第二年,产量达到500余公斤,第三年达到1500余公斤。

  李国林知道,要规模化生产,生产线必须要机械化。于是,1995年6月回雅后,李国林又想方设法购买了名优茶加工机器送去西藏。在此后的两年里,他在每年2到6月份进藏,教工人们做名茶。而后回雅,10到12月份又再进藏,安装、维修茶叶加工机器。

  如此奔波,只因为他对藏茶已萌生了深深的感情。

  30年的梦:

  突破雅茶的销售瓶颈

  如今,退休后的李国林还是很忙。他曾想,退休后每天就喝喝茶、看看书,但是,他的一生已经与茶紧紧相连:从办厂做茶到进藏区做茶,再到退休后担任茶厂顾问,即使有空闲时间也是奔波在山间田坎,指导茶农种茶。

  30年来,李国林一直认为雅安山好、水好、茶好,但是雅安的茶没名气。打出雅安茶叶的名气,突破茶叶的销售瓶颈一直是李国林的梦想。

  李国林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雅安已经有了品种优良的良种茶树母本园和一定基础的扦插繁育基地,形成了良种引进、繁殖推广的良好势态;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在长期的茶叶生产中培养了大批茶叶生产能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种茶、制茶经验;在栽培方面,推广无性良种茶树的先进栽培技术,有亩产超300公斤干细茶的丰产典型和改造低产茶园的成功经验;在制茶方面,除传统名茶手工制作的特殊工艺外,名优茶机制工艺和新的制茶机具也得到了普及。

  因此,目前关键是要打开市场,突破销售瓶颈。虽然每年的茶叶是销售出去了,但是价格不理想,效益较低。在李国林看来,目前雅安茶企业的首要工作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拓展外埠市场,可整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茶叶市场开拓方面的扶持。

  未来的路还很长,李国林也没有停步。目前,他正在起草藏茶的制作标准,他的一生,已经并将继续书写一个浓墨重彩的“茶”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