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持续提升适老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方式 做好“养老金融”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相关产业和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银发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养老金融确定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在政策引导下,我市金融系统以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适老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质感”,促进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提升。
□本报记者 蒋阳阳
设施升级
提升适老服务“硬实力”
在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指导下,全市各银行机构持续推进网点基础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设置尊老关怀区,普及老花镜、轮椅、急救箱、爱心专座等助老便民设施。例如,在智能柜台、ATM等自助设备处,配置供老年客户使用的温馨版界面;指导银行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爱心窗口”,增配老年人引导辅助人员,对老年客户业务咨询、排队取号、智能机具使用、凭证填写、业务办理等全流程提供指导和帮助,为老年客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全市已有282家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标准化改造,39家网点挂牌老年人特色服务网点,8个网点挂牌省级适老化示范网点。
注重细节
练就适老服务“真功夫”
我市各金融机构从细微处着手,升级产品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每个细节都浸润着“老吾老”的深情。
我市各金融机构增强自助终端及线上APP 适老功能,提供差异化适老功能,满足老年人“更大字体、更大音量”的需求;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落实“首问负责制”,发放适老服务爱心卡,对老年人客户群体的支付服务需求,做到有记录、有回应、有处理。
同时,我市各金融机构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延伸适老服务半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发挥银行流动金融服务队、上门服务机制作用,针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特殊老年客户群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采用便携式智能终端为老年客户提供上门金融服务或提供远程视频服务。
市级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合作,推动建立健全老年群体举报投诉机制,保持老年群体投诉举报通道便捷畅通,方便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群体反应支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处理农村老年群体的支付诉求,维护老年群体合法权益。
老有所乐
贴心关怀送到“心坎上”
从营业大厅到走街串巷、从社区活动到上门服务,我市持续提高支付服务适老化,不断巩固深化支付服务适老化工作成果,将“银发元素”融入支付服务日常。
“阿姨您看,这天上要是真掉馅饼啊,那肯定是掺了‘诈骗馅’的,您一定要格外当心!”近期,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的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把原本严肃的反诈口诀融入进家长里短的对话里,让活动现场的老年人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在工商银行雅安河北街支行,工作人员不仅能为银发客户打理钱袋子,他们还藏着“急救达人”的本领。该行针对老年人易发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妥善处理老年客户在网点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疾病等突发事件,组织员工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及年长者常见疾病应对措施的专业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大家的快速应对能力。此外,还完善老年客户能理解、易掌握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专业团队护航“银发需求”。
雅安农商银行设立“银龄金融沙龙”“银龄书画角”,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文体活动以及金融知识宣讲等,建设“银龄志愿者服务站”,积极处理老年客户咨询及援助需求,并发放“爱心卡”,提供24小时紧急援助。老年客户们纷纷表示,这就像揣着个24小时在线的“定心丸”!
我市各银行机构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开展适老服务多场景建设。针对老年客户在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购药、交通出行以及零售商超等高频消费场景的支付服务需求,推广“移动支付+适老服务”场景,一站式满足老年群体日常支付需求。聚焦老年人常办业务种类和支付安全常识,手把手教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操作流程,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贴近老年人生活的金融知识进行宣传讲解,提升老年群体金融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实现支付宣传精准触达,让老年人在“学”与“乐”中安享幸福晚年。
养老金融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接下来,我市银行机构将持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人民群众养老领域金融需求,全力打造舒心、暖心、放心的养老适老服务,强化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奋力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