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枇杷之源 寻根阳光石棉——探寻新棉镇老街社区200多年树龄的枇杷古树

来源:
2017-04-12 10:02
浏览:
收藏 打印

朱奶奶和枇杷古树

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野生枇杷资源丰富,是优质枇杷生产的最适宜区。石棉县枇杷栽培历史悠久,现在依然保留800年生的古树1株,100年以上的古树150多株。4月11日下午,记者前往石棉县新棉镇老街社区6组探寻一株200多年树龄的枇杷古树。

石棉县位于世界著名生态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良好。同时这里立体垂直气候明显,光热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昼夜温差大,枇杷主产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枇杷生长的最适生态区。2010年9月16日,“石棉枇杷”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70岁的朱发秀与200岁的枇杷树

在石棉县城区的新棉镇老街社区6组的黄家大院内一株5层楼高绿荫面积足足有35个平方大的枇杷古树见证了石棉县城的变迁。树身挂着的“重点保护树木,编号21,蔷薇科,栎叶枇杷”的金色牌子与一块绿底白字的“大渡河枇杷古树保护”的牌子象征着这株枇杷古树的不一般。据该树主人朱发秀介绍,这株枇杷树每年秋末冬初开花,次年五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朱发秀曾听老人讲起,这株枇杷树曾是一位五保户种的,也有人说这株枇杷树是自己长起来的。对于具体说法虽无法考证,但提起门外的这株枇杷古树,朱秀发的话匣子打开了。

朱发秀家的房子是50年前她与丈夫结婚时政府划地修的,大门处有间2米多高的杂物间,杂物间上面才是朱发秀家的院子与住房。杂物间后,院坝水泥板下才是这株枇杷古树的真身。据朱发秀介绍,在修建房屋的时候,杂物间后面为枇杷古树留了一个近3平方的生长空间,随着枇杷古树的生长,3个平方的空间已经填满。“我听婆婆娘讲这株枇杷树在她30多岁的时候枇杷树已经有脸盆大小,我现在都70岁了,现在能看到的部分一个人抱不完,它的根部要两个人才能抱完。”朱发秀说。

在枇杷古树的枝头,一串一串地结满了枇杷果,一串10余个拇指大小。“这个枇杷吃着是苦的,回口甜,除了皮就是核。”朱发秀说,虽然这株枇杷古树的食用价值不高,但是止咳效果不错。前几年,朱发秀曾患重感冒,咳了一个多星期不见好,便摘了两斤枇杷与冰糖一起煎水喝,没想到服用了2天,咳嗽就好了。如今,周围邻居哪家有人咳嗽治不好,就会去朱发秀家摘枇杷果、枇杷花或者枇杷叶煎水喝,效果都挺不错。

扫落叶、扫落花、扫落果,朱发秀说,一年365天,天天院子里总有需要打扫的地方。尤其是到了枇杷成熟期,风一吹,枇杷从树上掉下来,一阵风过,就落满了一院的果子。“就跟铺了金地毯一样,漂亮是漂亮就是太难打扫。”朱发秀说,果子掉到地上,只要有土壤,枇杷种子就会萌芽,即使去年冻害让石棉全县枇杷绝收,枇杷古树也保留了1/4的果子。

18米高的枇杷古树,露在外面的树干高度高达15米,石棉南桠河流域风力大,朱发秀一家从50年前就守着这株枇杷古树难道不怕风把树吹倒吗?

“不怕,它的根早已串到前面的田地中了,稳固着呢。”朱发秀说,在50年前修建房子的时候确实考虑过把枇杷古树给砍了。一位风水先生告诉她,这株枇杷古树是一株发财树,砍不得。朱秀发与丈夫也觉得树虽然有点挡路,但是它可以乘凉也可以吃点果子加之树干已经很粗壮了,也舍不得砍伐,于是便在建房的时候给古树留了生长空间。就这样,古树便陪着朱发秀走了大半辈子。

朱发秀说,等下一次建房,一定要把枇杷古树的生长空间留大点,让它有个更好的生长环境,让自己的子子孙孙好好地把枇杷古树保护起来。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胡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