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车岭镇:党群齐心共筑“致富路” 产路融合擘画“新图景”

来源:
2025-02-19 17:59
浏览:
收藏 打印

近年来,车岭镇在云台村创新运用以工代赈模式,以全省以工代赈现场会为契机,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新建、提升产业道路4公里,贯通发展大动脉、主干道着力打通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在党建引领集结、以工代赈示范、村民自治共治等环节全面带动下,全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主动在“打通毛细血管”上破题出招,自发筹集资金,主动投工投劳,在云台村杨老房(小地名修建生产便道,在春茶采摘前实现了泥泞道路到硬化道路的华丽转变。

共商共治聚民心全员参与共筑乡村道。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村民自发筹集资金4余万元,利用前期项目建设中所学习的修路技能,将以工代赈政策与群众自发力量结合,投入劳动力50余人,上至八旬老人、下至青年学生,在共商共治中积极主动参与乡村道路修建。以混凝土车轰鸣声为“集结令”,闻声而动、风雨无阻,利用熟悉的山形地貌,三轮车、摩托车“蚂蚁搬家”式运输建材,妇女手持铁锨平整沙石,银发老人主动承担后勤保障,形成“男铺路、女备料、老做饭”的全员流水线。通过“不设硬指标、不搞一刀切”的人性化组织,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实现“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党建引领凝乡情,回引人才激发内生动力一方面,深化“镇村党组织+龙头企业+专合社+人才”党建机制,通过建立“村干部+党员+乡贤”三级帮联体系,召开返乡党员暨优秀人才春节座谈会,开展帮扶共建活动等途径,持续回引人才出钱出力,参与修路项目,筹集修路资金。另一方面,依托“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吴之英故居,深入开展家风家教文化活动,营造良好乡风,5名党员和1名人大代表组建先锋队,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修路动员,推行“灵活响应+分类协作”机制,齐心协力完成修路项目,架起党群连心的“情感桥”,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乡贤帮着干”的共建格局,让修路过程成为凝聚乡情的纽带。

产路融合促发展久久为功筑就振兴基石近年来,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连通山区主干道,吸引了“云台阅野”等一批精品民宿入驻,改变了云台村的发展面貌。而正以蓬勃之势推进建设的这条产业路,作为串联云台村茶产业带的交通动脉,建成后将有效破解高山茶园运输效率低、损耗大的瓶颈。1.5公里水泥路将成为撬动茶旅产业的“金扁担”,辐射沿线300余户茶农,带动云台村80%的茶业收入增长,为当地民宿、文旅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山路变财路、风景变钱景”。这条由村民血汗浇筑的产业路,既是承载茶叶出山的致富路,更是培育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乡村精神的传承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往的是富。下一步,车岭镇将进一步聚焦项目建设服务保障,以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牵引,大力改善民生福祉,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车岭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