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定格雅安“生态名片” 用图片传播雅安“熊猫文化”

来源:
2012-09-09 23:46
浏览:
收藏 打印

  它是来自浩瀚远古的珍稀动物,是隐居在雅安群山密林的自然“精灵”,它与雅安相守几百万年,亘古未变。它就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

  神奇的地方孕育了神奇的生命。大自然鬼斧神工,在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之间造就了秀色怡人的“山水盆景”雅安,也造就了大熊猫这样神奇的生命。

  1869年,第一只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雅安成为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1955年以来,雅安先后送出活体大熊猫136只,其中18只作为友好使者交流到美、日、英、前苏联、法、德、朝鲜和墨西哥等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有52%的面积在雅安……

  原始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雅安无疑是大熊猫栖息的“天堂”。不仅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熊猫人”来雅,也引来不少摄影爱好者的关注。

  本期,让我们通过摄影爱好者高华康的镜头,一起来感受大熊猫故乡的曼妙与独特。

  熊猫首都生态天堂

  丰满圆润的体态,粗壮的四肢,两个大大的黑眼眶,仿佛戴着一副八字形的“墨镜”。黑白相间的皮毛,以大自然最简单的黑白两种原色组成,形成强烈的反差,蕴含了宇宙最丰富的妙理和妙趣……

  它似乎刚睡醒,迷离的眼神呆呆地看着镜头,但嘴里却在咯咯地咬着鲜嫩的竹子,神态温驯,憨态可掬,可爱诙谐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想要与它亲近。

  翻开摄影爱好者高华康拍摄的大熊猫图片,每一张都充斥大熊猫憨态可掬的风采,浓缩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也展现出雅安独特的熊猫文化。

  “它不仅是摔跤、滑雪、举重、登山高手,还是马拉松冠军!”摄影爱好者高华康说,第四纪冰川之后,地球上的动植物消失了一大半,连最凶猛的剑齿虎都倒下了,大熊猫却活了下来。在生命史的马拉松大赛中,大熊猫一直跑过了800多万年,是名副其实的冠军、“动物活化石”。

  大熊猫,800万年的生存史,这个神奇的物种该拥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这个大自然的‘精灵’拥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难怪人们会为它疯狂。”高华康说,从自己第一次拍摄大熊猫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再也停不下来,注定此生与这个神奇的物种结下不解之缘,将其精力义无反顾地倾注在它身上。

  从唐朝女皇武则天将大熊猫皮作为国礼慰抚东瀛,到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携大熊猫到美国游说援助支持,大熊猫以它和平、快乐、健康、吉祥的形象征服了不少骁勇刚烈的民族,让他们纷纷放下武力斗争和怨恨,和谐共处,将中华民族的和平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它是友谊使者、和平使者、爱心使者!”高华康说,从古至今,熊猫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和平友谊、吉祥平安、勇敢正直、平和忠厚、快乐健康的象征。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世界大同的理念和本土文化的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更是所有雅安人的骄傲。

  “雅安是大熊猫的家,在这里,没有人打扰,更没有人侵犯,它可以放心大胆地生活,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永远。”高华康说,雅安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大熊猫喜欢这样的生存环境,这也是为什么雅安是见到野生大熊猫活动最频繁的地方的重要原因。

  从1955年以来,雅安先后送出活体大熊猫136只。随着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雅安以52%的核心区面积成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文化、历史、地理位置来说,雅安是当之无愧的‘熊猫首都’。”高华康说。

  用镜头与熊猫对话

  30多年来,他默默行走在宝兴密林深处,用心灵热爱着大熊猫,用镜头记录着关于大熊猫的一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熊猫人”。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将雅安的熊猫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了解熊猫故乡——雅安。

  他就是地道的宝兴人,摄影爱好者——高华康。

  之前在报刊上多次看到高华康的熊猫摄影佳作,但却从未见过这位神奇的“熊猫人”。瘦小、干练,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随后的采访中,高华康与记者娓娓而谈。从第一次见到大熊猫,到30多年拍摄大熊猫的辛苦历程,这位“熊猫人”没有丝毫“专家”的大牌和高傲,有的只是对大熊猫,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上世纪80年代,在宝兴县林业局工作的高华康,因为工作原因,迷恋上了摄影。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拍下了野生大熊猫野外产子的全过程。

  1982年9月底,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境内的泥巴沟,一名伐木工人在海拔282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只大熊猫。

  得知消息的高华康赶到林区,只见一只大熊猫正待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仔细观看大熊猫的习性,高华康断定它将产子。于是,他在那棵大树附近蹲守了3天。

  第三天下午,随着树洞里发出一阵轻微的叫声,高华康轻轻靠近,快速按下相机快门,将这只新生的熊猫宝宝定格在了他的镜头中。

  9月的硗碛大雾弥漫,冷雨密集,高华康拍摄了这只大熊猫产子的照片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继续待在深山记录着这只熊猫母亲和它的新生宝宝的点点滴滴。直到28天后,熊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宝宝离开了树洞,走进了森林,高华康才离开。

  随后,高华康偶然拍摄的这组野生大熊猫产子的照片轰动全国,他对大熊猫的爱意,对摄影的爱意也越发浓厚。

  1988年,高华康勒紧裤腰带挤出六千多元钱买了一部相机。

  为了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照片,2006年,他又将手中的老式相机更新换代,配以一个“微距”和一个“长焦”。

  在“省吃俭用”和“大手大脚”之间,高华康的相机镜头也越伸越远,一切跟大熊猫有关的,他都会拍摄下来。

  大熊猫闯进村民猪圈啃骨头,定时到村民家里吃玉米,人们全力抢救病危大熊猫等等人与熊猫和谐共处的珍贵画面,都被高华康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宁愿拍不到照片,也不能打扰大熊猫的生活。”这是高华康的摄影原则,他认为,拍摄大熊猫,就是为了展示大熊猫最自然,最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为了拍摄照片而刻意去打扰熊猫的生活,不仅拍不出好照片,也是对大熊猫的不尊重,对摄影的亵渎。

  “作为熊猫故乡的人,我认为自己有义务记录下跟熊猫有关的一切,并将之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熊猫,了解雅安的熊猫文化。”高华康说,野生大熊猫长期独居,栖息环境也非常复杂,但自己身处在大熊猫的故乡,有着得天独厚拍摄熊猫的环境,更有着记录这个“活化石”的义务。

  他希望在以后的熊猫摄影中,能拍摄到野外大熊猫交配、育仔等更多的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不为人知的一面,将雅安独特的熊猫文化更充分地诠释出来。

  记者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