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茶缺什么?———老舍茶馆的“五环茶”论坛与会茶人为雅茶把脉

来源:
2007-12-16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12月12日,雅安天气阴冷,茶界却很热闹。
  蒙顶黄芽和雅安藏茶跻身“五环茶”茶品,与铁观音等一同入选。“五环茶”茶产区的代表们一致认为,“五环茶”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样的微妙关系下,两位外地资深茶人接受了本报采访,细品雅安茶,为其把脉。
  尹智君:回归传统
  尹智君是老舍茶馆的现任掌门。
  对雅安此次选送的蒙顶黄芽入选“五环茶”,她将其概括为茶叶本身的优秀和“机缘”。蒙顶黄芽优良的品质,其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得到专家们高度评价,更 打动了尹智君。
  尹智君回忆,专家们对采用传统工艺方法生产的蒙顶黄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蒙顶黄芽在继续保持和发扬优点的同时进一步回归传统,恢复黄茶本身的独特魅力。
  “雅安茶应走传统路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也是尹智君运作老舍茶馆的成功经验之一。与故宫博物院相邻的老舍茶馆一直倡导京味文化,如今已具备京城历史上6大茶馆的 类型(野茶摊、餐茶馆、书茶馆、清茶馆、大茶馆、二荤铺)。它将茶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深受当地人和国际友人的喜爱。
  现在许多茶企对黄茶传统制作工艺不重视,甚至将其与绿茶混为一谈。尹智君表示,雅安此次选送的蒙顶黄芽恢复了传统“闷黄”工艺,这才能从众多茶品中脱颖而出。
  “它的清新香气吸引了我。”这是年轻的女掌门对雅安茶最初的印象。2003年,雅安一位茶商给老舍茶馆寄来蒙顶石花茶样,之前尹智君对雅安茶一无所知。
  她建议,雅安茶企应该让产品系列更丰富化,并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加大宣传策划。
  陈文山:系统推广
  坐在记者面前的陈文山三句话不离铁观音,言辞中透露着一股沉稳精明。他是福建安溪县茶叶协会副会长,也是当地一家颇有实力的茶企老总。对自己公司生产的铁观音入选“五 环茶”,陈文山持一种平常心。
  “茶史悠久,底蕴深厚,销售推广滞后。”陈文山对雅安茶现状作出总体评价。在他看来,雅安出好茶,但其宣传推广未能很好地借助蒙顶山、吴理真等历史文化符号。
  做茶有“天”、“地”、“人”这几种要素,陈文山还加上“品种”二字。他认为雅安茶应该选择其中最好、最让人接受的品种进行推广。
  据他介绍,在安溪仅乌龙茶就有67个品种。
  “我们搞了一些茶事活动,影响很大。”雅安的一位茶人说,“是啊,但是你们这3年有大的变化吗?”陈文山反问。
  福建安溪县108万人口中,有80万左右的人口以茶为生。和安溪当地大多数因茶受益的人一样,陈文山从农民到茶商再到企业家,20几年茶海沉浮,他参与了安溪铁观音做 大做强的整个过程。
  他对记者讲述了安溪铁观音的发展路和生意经。
  1985年,安溪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铁观音,在走街串巷“游击战”式的销售中,精明的茶商发现了市场偏好,他们将信息反馈给当地茶企,很快就改进工艺,提炼出迎合市场 的香味。改进后的安溪铁观音以其清香受到市场普遍认可。
  1990年代,安溪县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形式活泼的茶事活动。如“斗茶会”,由茶叶协会评选出“茶王”,再对其进行拍卖,抬高其价格。拍卖的过程本身也是出新闻的机 会,新闻媒体的广泛持久宣传,依附于茶艺、茶歌、茶舞表演等形式,产品本身的文化附加值深度体现出来,这又引发了人们对安溪铁观音新一轮的热情和联想。
  陈文山兴奋地介绍,在1994年的拍卖中,安溪铁观音每斤2万,到了1999年北京拍卖会,这个数字就变为每斤20万。“这就是推广的魅力。”他得意地说。有了名气 后,利益的驱使使得无数安溪人将茶庄开到全国各地。
  2000年开始,安溪茶人开始意识到做市场的重要。他们在县里建起“中国茶都”,举办“海峡两岸茶文化节”,做起高端茶。
  安溪铁观音的发展过程中,迎合市场是其成功的不二法则。
  细品之后,陈文山如此形容蒙山茶:香,形状好看,姿态优美,有艺术感。作为商人,他认为品茶品的就是味道、观赏性和作为礼品的市场价值,三者缺一不可,但雅安茶就缺少 最后一点。换句话说,雅安茶叶还未成为人们心中的高端礼品。
  “经验技术都会过时,做茶思路要不断更新。”他说。
  记者曾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