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老雅安
近日,一位雅安人在微博上发出一系列老雅安照片,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留住雅安这座城市曾经的风景记忆,“因为每个人对生长的城市都是有感情的,无论你现在身在何处!”
图文为老雅安“立传”
名为“雅安影像”的微博上,发出了一张张名副其实的“老雅安图片”。县前街、小北街、沿江路、中大街……每一条大路、每一条小巷的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一一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来。
这个6月初才注册的微博目前已发了59条微博。青衣江上渡船、雅安老图书馆、雅安老电影院……这些照片每一个土生土长的雅安人都不会陌生。老雅安的记忆就这样在这里铺开。
而在所有的记录中,绝大部分照片却并非都是“雅安影像”所拍摄,更多的照片是来源于网上。“我只是一个传播者。”
“雅安影像”的微博中除了老雅安的照片之外,新老交替的雅安、甚至近期雅安值得回味的照片也不少。“想通过自己的微博,用自己的方式为雅安这座城市立个传。”
留住“老雅安”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微博?”“因为想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还能从我微博的照片上寻找到雅安的发展脉络。”
记者联系到微博的拥有者———阿毅。他说道,老雅安是人们共存的记忆,与现在的雅安城相比,老雅安的建筑也有着它自己的风味。“事实上,今天的雅安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老雅安。”
阿毅介绍,他是“70后”土生土长的雅安人,较早接触网络。如今是雅安市某知名论坛的管理者之一。
在管理论坛时,他留意到不少市民都对雅安曾经的样貌有着深深的情感,不少人将自己拍下的照片上传至论坛与其他人分享。
“就像那张老雅安朝阳街电影院的图片一样,他留住了太多人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雅安人的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在那个年代,很多大人对看电影抱着几乎是一种虔诚的态度,甚至要换上干净衣服,像过节一样。
阿毅还记得上映《神秘的大佛》《峨眉飞盗》的时候电影院外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那时的他还小,放了学不回家,就跑到电影院透过入口的门缝偷看电影。有时还去蹭电影看。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曾经去看《木棉袈裟》,一边看,一边还要留意拿手电筒查票的工作人员,最终在看到一大半的时候被逮出来了。
他说,这个主题微博其实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找到一份曾经的影像,让人们在看完之后能够回想起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记忆,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微博”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阿毅接触网络是在1998年世界杯期间,如今每天下班回家之后都习惯随手打开电脑。
“微博这个平台终究会替代论坛,它有更大交互性。我想把雅安的这些图文让更多人知道。”有着13年网龄的阿毅经历过聊天室、QQ空间、论坛、博客等网络自媒体进程。
简洁的文字配上一张图片——这种交流方式,阿毅一用就喜欢上了。
阿毅坦言自己是个懒人,自己的QQ空间和博客平时都很少更新,而微博则不一样,简单的几句话,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
阿毅现在有三个微博,一个的主题是老雅安影像,另一则是他的生活琐事,第三个微博的主题是雅安的名小吃。三个微博就等同于他生活中的三部分。
“微博在我看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抛开自己生活中的琐事,微博其实也可以成为你收集自己喜爱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的一个仓库。并且这个仓库是开放式的,人们能看到你仓库中摆放着哪些陈列品。”
阿毅热爱微博,“我希望在自己老去的时候,慢慢看着自己发布的微博,让这些承载着自己所有琐碎或者有心的记忆的内容铺散开来。
记者王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