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会 那段美好记忆是否就此消散?
记忆中的盛会
【引子】回忆挺幸福
说到三月三,许多老雅安人都会想到坝坝会。
“可以说,一提起3月的话题,40岁以上的雅安人,大都记得原雅安广场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坝坝会,而铁制农具就是坝坝会上必有的交易品!”住在城郊的老铁匠李师傅感叹道。
连日来,记者走进市区县前街、人民路、羌江南路和南正街,以及市区近郊的雨城区对岩镇葫芦村、八步乡枫木村等地,在这些地方还有少数篾匠、木匠、铁匠等承继着农耕文化的匠人。
“我现在只是把打铁当作一种爱好了!”花甲之年的李师傅说,30多年前他跟随父亲学打铁。每年快到3月的时候,他和父亲都很忙,既要赶制不少锄头、镰刀、砍刀、斧头等农具赶三月三坝坝会,还要打制周围村民上门订制的农具。
“不过,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大变样了,现在流行商品展示会、展销会!坝坝会就成为过去了。”李师傅坦言,“回想过去的三月三坝坝会,新旧对比,变化天翻地覆,这种回忆也是挺幸福的!”
“以前的坝坝会,其实叫雅安地区春季物资交易会!”退休干部李爷爷是亲历1950年2月1日解放军到雅安的老人。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时农民进城买一次东西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而到了三月三坝坝会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进城,就为买农具。
“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坝坝会实际上是当时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诸多方面落后的产物。”李爷爷笑了笑说,“尽管当时有关的单位为城乡物资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仍有区域局限,购买的物品种类也几乎都以农具为主。”
【回放】细数过去“坝坝会”看点
春天里的葫芦村嫩绿点点,京昆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临近国道108线旁,20多户农户正按灾后农房恢复重建规划,进行“葫芦佳苑”小区项目建设。
“我们农村人买东西已不像过去了!”说这话的李老汉年近古稀,弟兄4人有2人当过木匠、1人当过石匠。李老汉笑呵呵地说:“过去,我们帮左邻右舍做手艺活换点东西(以物易物),还做碗柜、衣柜、木瓢、簸箕等走路进城在坝坝会上卖。”
李老汉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雅安城到村子里的公共汽车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班,单程车票只要二角五分钱,但多数人都舍不得,宁愿自己走路。“哪像现在,村里人买摩托车、老年车很常见,好多年轻人还买了小轿车!”
“过去的三月坝坝会主要都有些什么?”对记者的好奇,李老汉一一道来:“主要是农具、农作物,比如背篼、晒垫、锄头、铁锹、镰刀、扁担,以及蔬菜秧苗等等,还有一些现在的年轻人听都没听过的东西,比如蓑衣、斗笠、犁头、粪桶、粪瓢、犁耙、拌桶(水稻脱粒用的木制农具,也称稻桶),几乎都是农字号!”
过去的三月三坝坝会,其实就是以销售农具、农产品、农作物等为主的大杂烩!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三月三的坝坝会上就有了肥料、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等东西了……”李老汉回忆道。
【怀旧】“巴适”得“简直不摆了”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是网友“周公山人”形容家乡三月三坝坝会的句子。
作为70后,“周公山人”感叹:“我目睹了坝坝会的由盛转衰直至消失。”
在“周公山人”的记忆里,坝坝会,“其实就是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太好考证。”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雅安三月三坝坝会规模空前,当时雅安地区所属县和毗邻地区的供销社以及其他商业机构,都组织大量商品,参加这个远近闻名的盛会,而地点就在原雅安广场。
坝坝会上,数十万人次的农民兄弟和城里人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有的是全家人一起买农具、买化肥,有的买彩电、买冰箱,坝坝会上还高分贝响起当时流行的《恼人的秋风》《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
“留在岁月里的雅安三月三坝坝会,发展到后来还是美食的盛会,豆腐脑、抄手、棒棒鸡、蛋烘糕、冰粉、砂锅雅鱼……品种丰富、味道‘巴适’,简直‘不摆了’,每每想到此,就会流一串口水。”“周公山人”回忆道,那时的坝坝会还是孩子的天堂。
“周公山人”离开雅安已经10多年,昔日的雅安广场已成繁华的假日广场,雅安人在怀旧中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端的会展。
期待中的改变
3月,春暖花开的时节。
在怀旧中畅响春天乐章,期待美好明天!
【念想】办一个现代版坝坝会
“我在昌都地区开摩托车美容店,我觉得,随着我们雅安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相关部门很有必要好好做一个现代版的‘三月坝坝会’!”
4年前,高中毕业的李军离开家乡雅安到西藏创业,谈起对家乡的感受时他说:“现在家乡农村道路四通八达,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液晶、等离子大彩电,手机家家有,摩托车随处可见,有的村民还买了农用车、载重车、小轿车、电脑,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用上手机了。”
李军说,过去的坝坝会算是雅安的一个品牌,服务了农业、农村、农民。今天,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以过去农耕文化为主的原始农具已经处于消失的边缘,“可否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把过去的农字号坝坝会搞成现代版的科技型、信息型、现代消费型的高端展示会?”
在李军看来,与时俱进,就是遵从历史发展规律,遵从事物发展规律,在此前提下举办一个服务农村和城市的现代版坝坝会,既是雅安人对三月三坝坝会情结的延续,也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愿景】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主办过区域性科技杂志的林曦,长期从事科技理论研究直至退休后回家乡名山区养老。
林曦认为,雅安今非昔比,城市建设、农村经济、工业农业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过,本土品牌特别是一些特色农产品,却需要在市内外进一步扩大知名度。雅安农村发展快、变化大,农村人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尽管“坝坝会”这个名字听着有些土,但它蕴涵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性这个根本,是值得我们在今天的城镇化进程中借鉴的。
据了解,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2011年开始,我市严格控制在中心城区举办商品展销会。2013年春,有关方面对在中心城区占用公共场所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原则上不被引进和批准。由此,雅安中心城区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三坝坝会被取消。
对此,有市民认为,“雅安三月三坝坝会,如果不及时从文化、经济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转型和突破,那就真的只能消失了!”至少从感情层面上,很多市民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上周末,在市区周公河畔喝茶休闲的几位市民,提到了利用坝坝会打造雅安区域文化品牌的观点,“顺应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打造有雅安特色的现代版坝坝会!”
【振奋】一次创新的尝试
市民何先生曾向有关方面反映,“三月三坝坝会是雅安一个‘不是节日的节日’,这个传统盛会消失的话,有些可惜了!”
有市民认为,在农业生产物资、生活用品、农副土特产等小商品交易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市场的今天,大家更想看到特色产品的展示和展销。而具有雅安特色的坝坝会,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承接地方特色产品集中展示和展销的功能,甚至更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与雅安生态、旅游结合的特色品牌。
雅安自古就是川、康门户,民族文化的纽带。早在2008年,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展销雅安文化旅游商品。雅安日报传媒集团就曾有过举办展会的行动——举办雅安文化商品展销暨网络购物周。
就在人们对过去的三月三坝坝会怀旧并产生种种一厢情愿的念想之时,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3·15”期间,有关方面将联合市工商局、市消委会、雅安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为期3天的“3·15”主题活动,活动拟包括精品房展、品牌车展,此外,家装建材、家电数码、本土名牌及驻雅大型企业也将亮相活动现场。
我们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够在传统和时尚、消弭与承继、坚守跟发展之间,找到更多平衡点,为我们的生活注入缤纷色彩。
记者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