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建好生态廊道 方便大熊猫“串门”

来源:
2023-11-02 08:22
浏览:
收藏 打印

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片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为了保护好小相岭山系的大熊猫种群及同域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近年来,石棉县大力推进拖乌山大熊猫关键生态廊道建设,从巡护监测、生境恢复和保育等方面,开展科研监测、栖息地植被恢复等工作,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在拖乌山垭口,廊道内栖息地外的斑块正在实施生境重建、生境恢复措施。

据了解,108国道拖乌山段及沿线人为活动是阻碍小相岭山系公益海和石灰窑两个局域种群交流的主要因素,因此,生态廊道的建设势在必行。生态廊道也称生物廊道,是指在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单元的生态系统空间类型,能够满足物种的扩散、迁移和交换。

“大熊猫不喜欢在有人或者空旷的地方出没,导致两个种群隔离的除了108国道外,还有由于放牧等原因造成的植被破坏。目前,我们在这些区域都种上了原生的树种、大熊猫的可食竹,并设立了禁止放牧的标识标牌,待生境修复好后,就能增加大熊猫种群交流的概率了。”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股股长何流洋说。

目前,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投入200余万元,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在李子沟、孟获城以及拖乌山垭口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400余亩。同时,在恢复区域设置监测样方8个、监控探头2个、红外相机30台,用于监测栖息地恢复成效及野生动物对廊道的利用情况。

“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科研监测、栖息地植被恢复等工作,加大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并在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开展宣传教育,促进社区共建共管体系的形成。”何流洋说。

待小相岭山系面积1400余亩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有利于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还能让公益海和石灰窑两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交往更加频繁,从而减少由于数量少而“近亲繁殖”的可能。

石宣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