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建好生态廊道 方便大熊猫“串门”
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片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为了保护好小相岭山系的大熊猫种群及同域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近年来,石棉县大力推进拖乌山大熊猫关键生态廊道建设,从巡护监测、生境恢复和保育等方面,开展科研监测、栖息地植被恢复等工作,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在拖乌山垭口,廊道内栖息地外的斑块正在实施生境重建、生境恢复措施。
据了解,108国道拖乌山段及沿线
“大熊猫不喜欢在有人或者空旷的地方出没,导致两个种群隔离的除了108国道外,还有由于放牧等原因造成的植被破坏。目前,我们在这些区域都种上了原生的树种、大熊猫的可食竹,并设立了禁止放牧的
目前,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投入200余万元,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在李子沟、孟获城以及拖乌山垭口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400余亩。同时,在恢复区域设置监测样方8个、监控探头2个、红外相机30台,用于监测栖息地恢复成效及野生动物对廊道的利用情况。
“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科研监测、栖息地植被恢复等工作,加大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并在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开展宣传教育,促进社区共建共管体系的形成。”何流洋说。
待小相岭山系面积1400余亩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有利于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还能让公益海和石灰窑两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交往更加频繁,从而减少由于数量少而“近亲繁殖”的可能。
石宣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