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红十字会第26个“世界急救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周代庆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演示心肺复苏技巧
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急救与气候变化”。雅安市红十字会统筹全市资源,联动多部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校园教育、场馆体验、媒体宣传等多元形式,将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与气候变化下的防灾减灾需求紧密结合,覆盖全市8个县(区),进一步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手把手”传授急救技能
雅安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紧急救援中心、雨城区红十字会在雅安万达广场启动主会场活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杨明菁、郝波、邓美东现场演示心肺复苏、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核心技能,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模式,指导市民掌握应急救护要点。
活动设置宣传咨询区,发放应急救护、无偿献血等宣传资料200余份,并结合气候变化背景,重点讲解高温中暑、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下的自救互救方法。
同时,雅安市红十字会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开学第一课”,组织专业团队走进雅安天立学校、雨城区第二中学等9所校园,为5600余名师生讲述定制化课程。培训内容涵盖创伤包扎、地震逃生疏散演练等,并针对学校人员密集等特点,模拟踩踏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多举措宣传应急知识
活动期间,全市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免费开放。体验馆设置地震小屋、消防灭火、火灾逃生等模拟场景,通过VR技术还原灾害现场,市民可体验7级地震震动感,学习灭火器正确使用方法。
下一步,雅安市红十字会将以“世界急救日”为契机,持续深化应急救护“七进”工作,今年计划完成持证救护员培训4000人次、普及培训1.4万人次。此次系列活动紧扣“急救与气候变化”主题,不仅提升市民的应急救护技能,更增强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雅安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成为社会新风尚,为雅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