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重担 绘蓝图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建设美丽雅安
山水城市有机相融
茶园晨曦
环境质量全国领先、生态家园魅力彰显 、绿色发展实现突破、生态价值加速转化、城乡品质不断提升、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市生态环境局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
擦亮生态底色
绿色经济活力逐渐释放
雅安是美不胜收的生态家园,是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是最滋润的天府之肺,历经革命洗礼的雅安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北纬30度上的人文风情,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康养城市等殊荣接踵而来。
一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不忘初心,勇担重任,把建设美丽雅安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初心使命,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我市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全面加强生态涵养保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让大熊猫栖息地变成生态乐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整合原有各类保护地的基础上,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目标,让大熊猫更好栖息、生存和繁衍,为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保障。
在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石棉栗子坪保护区,多种珍贵野生动植物相继出现,人们在这里体验生态魅力,探寻大熊猫足迹。从2020年10月开始,石棉栗子坪保护区复合层群落结构初步形成,公益海放归基地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初步恢复。
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获评2020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439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创
夯实丰硕成果
美丽雅安画卷全面展现
8月10日,1—7月四川水环境质量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包括雅安在内的15个市(州)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硕果累累的背后,雅安仍然面临生态环境脆弱、保护修复任务艰巨、经济总量偏小、绿色产业提质增效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生短板亟待补齐等问题,对此,市生态环境局见机而作,谋而后动。
——做优“美丽+协调”国土空间体系,夯实“一屏两廊多点”生态安全基底,优化“一核三带多园”农业发展格局,构建“一核一轴一带六心多点”城镇空间,勾勒“一脉一屏两河三廊”山水雅安空间。
——做牢“美丽+和谐”自然生态体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修复脆弱受损生态系统。
——做靓“美丽+健康”环境保护体系,引领环境稳中更优,建设水美雅安、清新雅安,保障环境健康安全,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做强“美丽+现代”特色经济体系,统筹高质量产业发展布局,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优化提升现代生态产业。
——做精“美丽+滋润”城乡建设体系,分类构建美丽城镇实现路径,科学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采,匠心创造滋润现代生态生活,倡导绿色节约生活方式。
——
——做实“美丽+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数智赋能描绘美丽雅安建设新图景, “两山”转化拓展美丽雅安建设新路径,科技创新增添美丽雅安建设新动能。
“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生态、区位、资源为依托,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三个高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四大经济”, 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全市经济总量三年迈上千亿元台阶, 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
本报记者 郑旸/文 郝立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