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诈骗识别能力!9种常见诈骗手段你都清楚吗?

来源:
2025-07-08 09:01
浏览:
收藏 打印

7月7日,以“银龄反诈·乐享安康”为主题的雅安市“全民反诈在行动”老年群体集中反诈宣传活动在市区万达广场举行。

活动由市妇联、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联合主办,雨城区妇联承办,旨在通过组织趣味化、场景化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年人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段,如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冒充公检法等诈骗,联动公安、社区、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家庭-社区-社会”三级防护网。

活动现场,舞蹈《领航》《幸福中国一起走》《再唱山歌给党听》,诗歌朗诵《告诉世界告诉未来》,女声独唱《梨花颂》等精彩的文艺表演轮番登场,吸引许多市民观看。

文艺表演中穿插反诈有奖问答。

“接到公安局打来的电话,称你涉嫌一起洗钱案件,希望你配合调查,并表示公安机关和法院已经对你进行通缉,并向你展示了通缉令。你查看了通缉令,确实是你的信息,你该怎么办?”

“立刻报警!立刻报警!”主持人话音未落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抢答。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威胁老年人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工作人员还向大家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册,详细解读如何应对电信诈骗,普及9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不少老人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认识了更多诈骗手段,有助于提高对诈骗的识别能力。

相关链接:9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工作人员,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

2、补贴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育”等部门,谎称事主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向事主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后通过利用被害人对ATM操作不熟悉将钱款转走。

3.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骗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信誉,给予高额报酬”的虚假广告,先要求事主购买首笔订单,并进行少量返利,后以赚取更多提成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购买多笔订单,从而实施诈骗。

4.小额贷款诈骗。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对方就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或缴交保险、公证费等各种方式实施诈骗。

5.提高信用卡额度诈骗。骗子在网络上推广谎称能为受害人办理提高信用卡额度的业务,利用受害人急于提高信用额度来获取资金的迫切心理,后套取被害人银行卡卡号及消费验证码等信息,后将所消费购买的充值卡等物在网上销赃套取钱财。

6.报码类诈骗。骗子通过在网络上推广六合彩、3D福彩号码,或主动拨打事先掌握的电话号码,谎称可为彩民、股民提供准确的中奖或内部信息,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得到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或向多人随机分配提供中奖号码,后索要后续报码费用。

7.发送携带木马链接的内容短信诈骗。骗子使用伪基站冒充10086、95588等移动公司或银行客服电话发送包含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以积分兑奖、网银升级为由,诱使事主填写银行账号、密码,安装木马程序,进而将账户资金消费或转走。

8.刷卡消费诈骗。骗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商场、酒店刷卡消费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骗子指定的账户。

9.“网购”诈骗。其一:骗子通过不法手段在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非法获取被害人订单等相关信息,冒充客服以网站维护、账号订单异常、获取被害人银行卡及支付宝等信息,或骗取被害人登录钓鱼网站实施诈骗,最终将钱款转走。其二:骗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化工产品或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骗子以交定金、保险金等理由进行诈骗。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艳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