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聚雅安 “安 ”然无恙 使用社会各界捐助善款阳光透明
4月2日,雅安市政府官方网站“雅安之窗”再次公布“雅安市慈善总会‘4·20’芦山强烈地震社会捐赠资金收支情况”,社会各界的捐款资金情况全部在列,捐款人可以详细查询。
地震发生,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心。一时间,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从官方到民间,从组织到个人……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承载着大家爱心的善款向雅安汇聚。
你十元,我百元……募捐活动、爱心晚会,捐助给雅安的善款越积越多。善款是否按照捐献者的意愿到达了受捐者手里?是否全部用于灾后重建?
地震后,我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纷纷公开捐款账户,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震后至今,仍然陆续有社会爱心人士、团体等捐献善款。
截至4月15日,经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基金会、省扶贫基金会雅安联络处、市关工委等多家单位、组织接收的善款共计17亿余元。
严格流程
加强捐赠资金接收管理
对各方面捐赠的救灾物资要按规定及时接收、登记,及时运抵灾区。震后第3天,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接收、使用及管理工作。
抗震救灾阶段,在灾区各临时安置点外,每天都张贴出当日捐赠款物的接收情况、发放情况,接收到物资的群众,都在登记表上签下了姓名。
善款善物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市财政局、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一直都在接收来自各地的捐赠,建立了专户、账号,并及时以适当的形式公布,同时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汇总。
一些通过其它部门接收的捐赠资金则统一及时归口到财政、民政等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以市慈善总会为例,一笔资金到位后,他们便在网站上进行公开,并根据《捐赠法》的要求,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对资金进行分配。
“捐给学校的定向资金,绝不会用在其它方面。”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程监督
确保廉洁重建阳光重建
“财政局负责监督资金安全,通过财政评审、核算和控制成本,监督受灾群众享受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发放……”在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月台聚居点农房建设现场,红底黑字的“龙门乡王家村月台聚居点农房重建公示栏”上详细公开了项目的建设重点,监督部门等信息,以及近期开展监督工作的情况。
这样的公开栏,在地震灾区每个重建项目建设现场都能看到。这也是我市监督灾后恢复重建开展情况的重要措施。
“阳光重建、廉洁重建”是我市对灾后重建的要求。
加强监督,纪委在行动,财政部门在行动,审计部门也在行动。目前,我市已形成了组织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为支撑的“一主、两支撑”大监督格局。
为给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纪律保障,各级纪委坚守廉洁底线,坚持教育、制度、公开、监督、惩处“五位一体”的措施,同步预防,全程监督。通过开展“让阳光照亮心田”系列廉政讲座等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强化法纪观念,让干部心存敬畏、心有戒尺。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进灾后重建”省级预防腐败试点,排查项目、资金、物资采购,构筑重建放心墙。通过制定出台重建政策、重建资金、重建项目、重建监督、企业信用等5套信息公开方案,规范了施工现场“八牌一图”等,及时完善公开重建政策、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等信息,让重建信息公开、透明。
捐赠资金每个流程使用情况如何?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跟踪审计,保证每一笔资金合理使用。
对捐赠资金、重建项目有疑惑,新闻媒体、两代表一委员、特邀监察员、群众代表都能对其进行监督。同时,市纪委还建立了快查快处快通报机制,广泛公布“12388”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开通举报网站,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故事
事例一: 爱心捐赠 让他们住进新房
2014年1月8日,荥经县天凤乡五保户石章云和妻子秦明秀搬进了新家。新家近60平方米,家里添置了电视、沙发、餐桌、床等电器和家具,这样温馨的家,石章云夫妇没有花一分钱。除了当地县、乡两级政府帮助外,像石章云一样的特困户,在荥经有48户,他们每户都得到了香港红十字会的2万元灾后重建资金的爱心捐助。2014年春节前,他们都搬进了新家。
在雨城区碧峰峡镇柏树村2组,身患残疾的欧树军住进了全部用轻钢材料搭建的新房。欧树军非常感谢捐款为他修房的人和远道而来的“壹基金”工作人员。
他家的轻钢房属于李连杰公益团队“壹基金”震后在雅安开展的4H之Home项目。在雨城区碧峰峡镇,像他一样残疾或贫困的家庭共15户,都接受了“壹基金”的定向援建。
事例二: 确保捐赠资金使用到位
日前,雅安市精神病医院与市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签订三方协议,由江苏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给该医院的1千万元资金,用于该医院的灾后重建。按照协议规定,雅安市精神病医院重建项目开工后,捐赠资金到位40%,修建一半以后,再到40%,全部竣工验收后,剩余资金全部到位。
权威观点
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后重建办副主任陈济沧:
捐赠信息 必须公开透明
“捐赠信息必须公开透明,这是公益慈善组织要做的,也是受捐地政府要做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后重建办副主任陈济沧认为。
陈济沧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民政部发出公告,要求公益慈善组织进一步规范救灾捐赠活动,确保捐赠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捐赠者和社会监督。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也发出通知,要求所有捐赠资金必须公开透明。
截至目前,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给雅安的资金已达到2亿7千多元,这些捐赠资金来自企业、社会团体以及爱心人士。
在雅安,中国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设置了专门的办事处对捐赠资金和项目进行跟踪。捐赠资金通过基金会划拨到村后,村委会将以公告的形式将资金的总额、到位、用途、分配等情况一一公示,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这有利于村民及时了解捐赠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而一些不直接划拨到村的捐赠资金,则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公示,接受媒体监督、社会监督。
“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会进行跟踪。”陈济沧说,一旦捐款资金到账后,在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捐献者当天就能查询。而资金到项目,到受灾群众的手中,也会随之进行跟踪公布。
陈济沧认为,捐赠资金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采访手记
廉洁重建、阳光重建 让爱更坚定
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都对雅安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其中,有团体捐赠,有个人捐赠,有孩子的压岁钱,有老党员多年的积蓄……
不管多与少,都代表了社会各界对雅安人民的关心与支持,都是他们的真情与爱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我们有理由坚定地手挽手,共同战胜困难。爱来了,资金也来了,大量的资金意味着大量的诱惑。一旦经不起诱惑,就会成为将黑手伸向亲人的罪人。既对不起捐赠款物的好心人,更对不起还处于困难之中的家乡亲人,也动摇了全社会对雅安的爱。
廉政教育,将腐败扼杀于摇篮之中,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心怀戒尺,既是给广大党员干部打预防针,也是向社会各界展示雅安人民对待每一笔善款,每一份爱心的真诚与敬意。
信息不公开、不对称,难免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如果定向捐助给农房重建的资金,却用于产业重建,既违背了捐献者的意愿,伤害了他们的心,更让雅安形象受损,失信于民,甚至阻碍灾后重建的顺利开展。
不管是签协议、签合同还是建立台账,在重建现场公布相关信息,使信息得到规范,任何一个环节都不遗漏。同时,及时在不同的平台公开,让那些关心雅安重建,关心雅安发展的人们看到雅安在行动,面对质疑,也有据可循。
2014年4月20日,更多的项目即将开工,资金怎么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全社会都在关注。唯有继续实施“廉政重建 阳光重建”才能让捐赠者放心,让雅安的老百姓放心,坚定大家对大美雅安的爱。 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