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抓重点 谋长远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我市金融系统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来源:
2022-10-12 07:30
浏览:
收藏 打印

10月9日,农发行雅安市分行与雨城区政府成功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该合作协议,农发行雅安市分行将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粮食安全、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领域,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强心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我市一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聚焦“三农”领域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政策,丰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不久前,农发行四川省分行用1.6亿元贷款支持芦山县鱼跃龙门智慧水产养殖示范区项目,并实现首笔投放0.47亿元,用以推动支持当地特色渔业产业化发展,助力打响“雅鱼”特色产业品牌。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芦山县冷水鱼年产量增产700吨以上,年产值增加4000万元以上,主要供应至成都市场及省内其他地区,让餐桌上的雅鱼“游出去”,经营性现金流“流回来”,进一步打响雅鱼对外知名度,促进当地特色渔业产业发展。

另一边,位于汉源县甘溪坝工业园区的一家食品厂,因厂房扩建、生产技术绿色升级、种植基地建设等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情况,当地农村信用联社得知该情况后,创新使用“椒香贷”,为该食品厂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信贷产品。同时,使用“支农再贷款+椒香贷”模式,为该食品厂发放500万元低利率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着力增强“三农”领域金融资源承载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70.71亿元,较年初增加59.85亿元。

聚焦“急难愁盼”

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是我国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稳民生的重要保障。全市金融系统坚持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及时研究谋划金融助企纾困措施,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谋发展。

走进四川神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称量、分装、记录,运输车辆在一旁进进出出,整个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可就在几个月前,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勇林,还在因缺乏项目资金而犯愁。

“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订单而是资金短缺,项目要推进就必须要有资金保障。”王勇林介绍,在市担保公司帮助下,该公司申请担保贷款7000万元,有效推进了60万吨/年钙芒硝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现在资金到位了,项目推进也很顺利。”

近年来,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全市金融机构全力推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在雅落地落实,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同时,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雅安市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恢复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措施,多次召开全市金融支持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座谈会、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会等专题会议,通过采取续贷、展期、延后还款等方式主动帮助企业进行延期还本付息,不断扩大政策的受惠面和覆盖面。   

上半年,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8.76亿元,同比增长20.35%,金融服务企业发展成效明显。

关注重点群体

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效率

民生领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全市金融系统围绕大学生、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针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需求,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安排,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申请门槛、提高贷款额度,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服务,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倾情助力困难学生圆梦校园。通过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断优化,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全面加强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今年6月28日,雅安银保监分局、人行雅安中支等11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加强雅安市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针对新市民群体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服务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机构扩大创业就业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住房租赁、购房等金融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子女教育金融支持,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更好满足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强基固本

提供优质基础金融服务

让社会各个群体都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对此,我市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为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充分满足各类人群支付服务需求。人民银行持续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实施简易开户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提升账户普及性。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推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专属银行卡,优化基层银行网点布局,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不少乡村服务站(点)还加载电子商务功能,搭建了商品展示区、客户体验区,为村民提供日常消费品采购、农产品收购及外销、农资代购及配送、农村地区物流代收代办等服务,着力打造“一站多能、一网多用”平台,提升广大农民不出村、不出镇的支付服务幸福感。

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地方征信平台、企业征信市场建设,加强不同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完善信用评价与应用机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积极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推动解决金融消费纠纷,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

本报记者 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