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村里的新生活——探访石棉县永和乡白马村一组新村聚居点
村民在家门口摆起“杀猪宴”
远望白马村1组新村聚居点
石棉县永和乡白马村距县城19公里,幅员面积19.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780户2346人。白马村1组是一个传统农业组,同时也是一个汉、彝、藏杂居的中高山贫困组。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石棉县永和乡党委政府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集中规划白马村1组新村聚居点;2015年春节前夕,48户村民搬进新家;又是一年春节将至,这里已经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新风貌。
新风貌
蔬菜包围住房绿化好
走进白马村1组新村聚居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的住房,一条溪沟将聚居区一分为二,溪沟上游是中心广场。从远望去,阳光下的新村聚居点犹如一幅山水画。
2013年9月,永和乡白马村1组新村聚居点破土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以“神奇白马、圣洁藏堡”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特色新寨,在曾经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11月,受灾群众分到期盼已久的新房。2015年2月,48户村民搬进新家,并在自家住房周围的微菜园种上蔬菜。
丁成英今年76岁,儿子长期在外务工,平时都是自己在家,太重的体力活不是她可以承受的。在永和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她还是在自家门口种上蔬菜,形成菜园包围住房的格局。
“现在,出门就可以采摘蔬菜。我还养了13只鸡,足够我家过春节了。”丁成英说,搬进新家后,她再没下田干过重活;平日,她将采摘剩下的蔬菜拌着谷糠给鸡喂食,从蔬菜地到鸡笼的距离不超过10米,这让她轻松不少。
绕着白马村1组新村聚居点走上一圈,几乎每家每户都在住房周围种植了蔬菜,有的还种上小树苗,让住房周围绿意盎然。
新生活
走上致富道路奔小康
“滋咧……滋咧……”白马村1组村民刘明安烧着柴火,在家门口炸坛坛肉。扑鼻而来的肉香夹杂着柴火的烟味,弥漫在空气中,这是白马村1组的“年味”。
“小黄,今天我家杀猪,来一起吃饭。”白马村1组村民邓朝勇在家门口设宴,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
“这几天正在筹备年货,准备热热闹闹地过年。”邓朝勇说,“搬进新家一年了。这一年,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村里都有明显改观。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亲朋好友都聚居在一起,平时串门也方便;晚上,老人、小孩还可以去小广场跳坝坝舞。”
在扶贫攻坚中,白马村1组村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自力更生,发展了900亩特色农业产业,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白马村1组新村聚居点,每家每户门的右侧上都贴有一张大红色心形的结对帮扶联系卡。“三联干部帮农户,携手同心奔小康。”卡片上除了被帮扶对象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外,还有帮扶干部、村级联络人、组级联络人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电话号码,村民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在产业帮扶上,白马村村委会组建了一支20人的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服务队,由石棉县农业、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顾问,负责培训和实地指导,针对核桃、枇杷、黄果柑等开展技术管理培训工作,并依据村民意愿帮助进行产业发展规划、林下种植建议等,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宋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