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大熊猫,在雅安很普遍———摄影作品“熊猫保姆”拍摄背后的故事

来源:
2007-12-07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在摄影作品《熊猫保姆》朴素的画面中,两只被救助的大熊猫幼崽,就像两个可爱的小宝宝,依偎在画中人的膝前,一只吮吸着奶瓶中的奶汁,一只紧紧盯着奶瓶,他们的眼里透 露着期盼和依恋;而画中人微笑着的侧面,深情而慈爱的目光,他搂抱着两个大熊猫宝宝,就像在喂养自己的孩子……这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再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 生动场景。昨(6)日晚,记者拨通作者高华康的电话,听他讲述了《熊猫保姆》背后的故事。
  “照片获奖,拍摄本身并不重要,获奖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是人们对我们雅安,对宝兴保护大熊猫工作的肯定,是画面中反应的真实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打动了评委和 观众。”高华康说。
  照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时隔20多年后,拍摄照片的具体日期,高华康已经记不确切了。高华康告诉记者,照片中的主人翁,名叫李武科,今年已经60多岁了,是蜂桶寨 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他当年的寝室。
  上世纪80年代,大熊猫主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量野生大熊猫无食可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保护野生大熊猫,各级党委、政府都专门成立了保护大熊猫救护队。
  当年,宝兴救护队员在巡山时,相继发现了两只失去母亲,无法独立生存的大熊猫幼崽。为了帮助大熊猫幼崽存活下来,工作人员将两只大熊猫幼崽带回蜂桶寨保护区大熊猫救护 中心。李武科长期与大熊猫接触,对救助大熊猫有着丰富的经验。李武科自然成为两只大熊猫幼崽的“专职保姆”。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资金缺乏,保护区的条件十分艰苦,根本没有专门的大熊猫幼崽饲养场。为了保证大熊猫幼崽能够顺利存活下来,李武科将自己的寝室当成保育室,把两 只大熊猫幼崽当成自己的孩子精心喂养。
  “两只幼崽年龄相差不多,在喂养时,往往抱起一只,另一只就会跑过来争食,非常可爱、有趣。人与动物相处十分和谐。”高华康用相机拍摄了喂养过程中的很多有趣的场景。
  今年初,看到举办“关注森林——人与自然和谐”全国摄影作品大赛的消息,高华康寄出了这张《熊猫保姆》照片。近日,评奖结果揭晓,《熊猫保姆》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 出,荣获一等奖。
  “其实,救助大熊猫,在雅安,在宝兴非常普遍。我只是用照片记录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应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对林业工作人员来说,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高华康说。记者陈鹤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