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项目送到家门口 村民脱贫致富有门路——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脱贫故事

来源:
2015-09-18 10:38
浏览:
收藏 打印

  一场秋雨过后,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一只只油亮的中华黑羽鸡点缀着白马村绿色的山岗。

  白马村位于大山深处,山高路远是制约白马村发展的一个短板,如何丢掉“贫困”的帽子,白马村人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始了林下养殖,与此同时在扶贫项目的支持下,高山村修通了连接场镇的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中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拓宽了土鸡市场,白马村的经济条件正在慢慢得到改善。

  黑羽鸡落户白马村

  贫困村致富有门路

  4年前,白马村人苦叹村中空有茂盛的竹林,葱郁的植被,一望无际的绿色却不能给这个高山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村中年轻人几乎外出打工,由于耕地稀少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仅能从土地上获得微薄的收入,交通闭塞,发展门不对路是导致白马村贫困的原因。

  2010年,川农大老专家的建议点醒了正准备外出务工的白马村青年罗云锦。

  “我们的优势是生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林下养殖。”罗云锦说,以前村民抱怨竹子多、树多不挣钱,现在就要利用这片生态林挣钱。

  在川农大老专家的建议下,罗云锦成为了白马村林下养鸡第一人,当年他便采购了50只中华黑羽种鸡开始探索全生态林下养殖,成熟后销往上里古镇的旅游市场,同年便有了效益。

  尝到甜头的罗云锦谋划着扩大规模,他带着自己的想法前往川农大找到老专家请教技术,又在当地农技所的支持下开始了规模化养殖。

  “去年上里古镇旅游迅速发展,土鸡生意广开门路。”罗云锦说道,上里镇农房重建完成,新开张了不少农家乐,增大了土鸡的需求量,去年一共出栏一万只,仅上里镇市场就供不应求。

  去年,白马村有贫困户25户,在罗云锦的带动下,一部分贫困户开始了林下养鸡,每家养鸡的年存栏量超过了50只,每一只能带来一百元的收益。村里的杨树仁就是其中一个,在罗云锦的带动下,他加入了养鸡的队伍,年存栏的300多只鸡,给他带来了3万块的收入,杨树仁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外出卖鸡不再发愁

  对于卖鸡,罗云锦说得轻松自如,但5年来外出卖鸡的路却是充满了艰辛。

  一直以来,白马村没有硬化的水泥公路,如果罗云锦不自己送出去,根本没有客商找上门来。卖鸡全靠罗云锦开着拖拉机载上黑羽鸡沿着崎岖的山路送到上里古镇,送鸡的路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由于道路崎岖,罗云锦也只能将生意做到上里古镇。

  作为林下养殖带头人,去年,罗云锦被村民推选为了村支书,当选为村支书后,罗云锦带领白马村村民成立了白马村绿诚源养殖专销合作社,他希望带着全村摘掉“贫困”的帽子。

  随着今年雨城区精准扶贫项目推进,旅游公路修到了白马村,水泥路修到了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让白马村村民看到致富的曙光。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我们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把鸡卖到城里去。”罗云锦兴奋地说,路通了,除了可以把鸡送出去,还可以把收购商请进来,亲眼目睹全生态的林下养殖,当场进行订购。

  正当罗云锦和贫困户商议着用贷款的方式,购买种鸡开展林下养殖的时候,由雨城区扶贫移民局提供的10万产业帮扶资金送到了白马村,这笔项目帮扶资金将用于贫困户购买种鸡,进一步完善专销合作社硬件环境。

  “今年年底的目标是带领5户贫困户脱贫,希望明年白马村能摘掉贫困的帽子。”罗云锦说,按照雨城区扶贫移民局以及上里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计划,白马村将通过林下养殖项目分批次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记者杨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