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上里镇模范“一帮一” 描绘“新家园”

来源:
2013-06-04 09:41
浏览:
收藏 打印

罗明莲和大家一起在绣十字绣


村民帮助李苏洪和苏联强拆除危房

  当前,雨城区上里镇抗震救灾工作已转入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近日,上里镇组织有房住、有生产自救能力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无偿帮助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灾而无房可住、无经济收入、无生产自救能力的群众,并通过“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生产自救在一起”的一对一帮扶,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过渡安置。

  目前,500余户重灾户在党员的帮扶下已搬出帐篷,住进安全住所,实现过渡安置。

  有活大家一起干

  5月29日,上里镇四家村五组苏联强和李苏洪两家进行了危房拆除。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四家村五组有4户农户的房屋受损成为危房。为了重建新家园,该村多数年轻男子都踏上了外出务工挣钱的路,剩余的除了妇女、儿童,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李苏洪和苏联强两家的房子连在一起,靠他们两人拆除整栋房屋几乎不可能。8时左右,李苏洪正为拆除房子犯愁时,五组组长任先林带领30多个村民赶来帮忙。

  在“一帮一”活动中,任先林帮扶的对象就是李苏洪。得知李苏洪要拆除危房,任先林提前通知了本组村民前来帮忙。“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在党员的模范带头下,四家村已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哪家有事,都要优先对留守老人家庭进行帮扶。

  帮忙的村民爬上了房背,递瓦的递瓦,拆除梁木的拆除梁木,30多个村民齐动手,房顶很快就被拆除干净。

  四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兰兴旺说,四家村要拆除的危房有48栋,拆除过程中全是村民自己组织起来,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有饭大家一起吃

  5月29日15时,上里镇庙圷村妇联主任叶正琼送走同村村民张毅后,又开始着手准备接待同村一位双目失明的受灾群众。

  叶正琼一家三口都是党员,按照一名党员联系帮扶一户受灾群众的原则,从5月11日开始,她家帮扶了三户受灾群众,其中有一名是来自名山区城东乡的周天伟。地震中,周天伟家房屋受损,他到上里投靠亲戚,没想到亲戚的房屋也受损成了危房。在“一帮一”活动中,周天伟一家也被纳入了帮扶对象。

  对三户受灾群众进行帮扶后,叶正琼不仅要做三餐饭菜,还要为受灾群众提供住所。在上里镇,“4·20”芦山强烈地震让更多的党员和受灾群众组成了一个个特殊的大家庭,构成了一幅互帮互助的美好画卷。

  按照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提出的“区乡干部覆盖到受灾户、临时党支部覆盖到安置点,党员覆盖到受灾户,党员干部覆盖到地质灾害点”的帮扶工作思路,目前,上里镇已初步解决了500余户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

  共同勾绘新家园

  “雨城受了大灾难,各级领导现场看。武警官兵冲在前,帮助灾民把事干。雨城受了大灾难,八方人民来支援,钱粮物资送手中。灾区人民意志坚,扛起红旗渡难关,大干苦干拼命干。齐心协力谋发展,建成美好新家园……”5月29日14时,七家村村民吕方英在村口说起了自编的快板。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吕方英家的房子倒塌将两头200多斤的猪砸死,而她的丈夫因为身体不好已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灾难,吕方英作为一个60岁的党员,不屈不挠,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自编自演快板,鼓励受灾群众,坚定信心重建美好新家园。

  在村口,罗明莲和几个中年妇女围在一起绣十字绣。她正在绣一幅“富贵有余”。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七家村房屋受损严重,但在灾难面前,村民没有迷失方向,而是在灾难中越挫越勇,用饱满的热情描绘自己美好的新家园。

  “受灾群众的房子倒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的精神还在,重建家园的希望还在,我们的梦还在。在恢复重建中,我们不仅要打造农家乐,还要打造藏家乐,下一步我们即将恢复村民文化活动,将七家村藏汉文化融汇在一起建设美丽的新家园。”七家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志说。

  记者 周代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