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联社芦阳信用社成芦山震后首个存款过亿营业网点

来源:
2013-06-19 11:20
浏览:
收藏 打印

  6月12日,芦山联社芦阳信用社存款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县农村信用社震后首个存款过亿的营业网点。

  地震发生后,芦山联社全体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团结奋进,充分发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踏实守信、奋勇争先”的四川农信精神和“山垮房垮四川农信不垮、水停电停服务三农不停”的抗震救灾精神,按照“一手抓自身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的总体方针,科学、有序地铺开各项救灾和重建工作,在抢险救援、人员安置、业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不等不靠

  全力恢复营业

  在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芦山联社芦阳信用社积极响应联社党委号召,不等不靠、积极自救,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及时恢复营业,在全县各营业网点中做出了表率。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打破了芦山县的宁静。

  一时间,道路损毁、房屋倒塌,交通、通信、电力、供水全部中断……在芦山县的金融机构未幸免于难。

  灾害发生后,芦山联社芦阳信用社主任杨宗惠立即组织员工分赴县城各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段进行踩点,经过多方协调迅速争取到适合搭建帐篷银行的开阔地段,为震后及时恢复营业,服务广大受灾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月23日,芦阳信用社以帐篷银行形式恢复营业,及时为受灾老百姓办理存取款、查询、挂失、救灾资金拨付等应急金融服务。

  要将对外业务恢复到正常状态,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帐篷银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辖区网点恢复基本营业情况下,杨宗惠顶着烈日四处打听更为开阔可供搭建板房办理业务的地点。随后,通过团县委了解到县城迎宾大道有一块空地计划为志愿者搭建板房,她积极奔走请示申请支持,通过多方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其中三间板房。

  值得高兴的是,4月25日,芦山县第一个板房银行——芦阳信用社板房银行正式恢复营业。

  随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网点搬迁至该县迎宾大道,一时间,该地段包括芦阳信用社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云集。

  地处“金融一条街”的竞争压力不小,实现板房银行恢复营业以后,杨宗惠带领信用社员工想方设法加大网点宣传,提升网点形象,提高服务质量,为抢占震后金融市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帮助施工工人进行地面硬化、修建水池、布置墙体、绿化环境……经过大家的努力,芦阳信用社板房银行办公环境得到极大改观,软硬件设施得以逐步完善,优质文明服务理念逐一落实,一个窗明几净、温馨舒适的芦阳信用社迅速出现在“金融一条街”,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存款余额

  节节攀升

  震后,根据联社定点、定人、包片负责的工作思路,芦阳信用社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和人脉优势深入推进存款组织工作,网点存款余额节节攀升。

  截至6月12日,芦山联社芦阳信用社存款余额突破10022万元,比年初增加2619万元,比4月19日增加1132万元,成为震后率先实现存款过亿的营业网点。

  在积极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芦阳信用社积极为全县农村信用社的恢复发展和转型改革建言献策,于震后率先提出在城区营业网点实行柜员制建议,并从员工思想动员、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为柜员制的推行做准备,助推芦山联社战略转型和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芦阳信用社乃至芦山联社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

  面对灾难,他们牢记四川农信人的责任和使命,紧紧团结在一起,克服艰难险阻服务百姓,排除灾害影响谋求发展,将一个平均年龄达四十岁以上的团队做活、做大、做强,为全县农村信用系统恢复重建和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芦山农信 记者 高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